第45章 第2页
者最多也就两三口一个,实在不能说多。
不过日本人吃和果子就是这样的,看起来一口一个的,都可以用小竹片分成若干口呢!真要一口一个了,反而很奇怪。
而且作为茶点,基本上一次也就吃一两个,没听说过吃更多的这也不奇怪,谁指着这个填饱肚子呢?就是吃个味道罢了。
“这样啊,那我就不客气了!”林美惠也没有推辞,很快又拿出了一个小碟子和一支小竹片,这都是吃和果子需要用到的‘餐具’。
“半生果子和葵最中都买了一盒,这个礼拜内要吃完哦。
”吃点心的时候林美惠指了指食品柜的方向。
林千秋看到了最上方的点心盒,果然是熟悉的‘长门’样式。
葵最中就不说了,清新的果绿色盒子上还有白色的冬葵图案,非常好认。
半生果子则是用普通纸盒装的,上面也有‘长门’店名字样说起来,比较上档次的和果子店都会用千代纸盒包和果子,不过那都是礼盒装了。
如果不打算送礼,而是自家享用的话,可以选择普通盒子包装,这样能节省很多...林千秋还记得,两三年前长门的和果子,平均都是近两百円每枚的。
用千代纸盒包装的话,能比普通纸盒贵600円,都足够再买半盒和果子了(一般的和果子都是一盒6枚的)! “果然味道还是一样的啊,不枉特意去日本桥买。
”吃掉一口半生果子,林美惠露出了怀念的神色。
林千秋猜她是想到了几年前做家庭主妇的时光,做家庭主妇在林千秋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对林美惠来说却绝对是人生追求。
那段时间不只是物质上充裕,她内心也因为有了可依靠的家庭而安稳充盈...... “是啊,很好吃呢。
”林千秋顺着林美惠说道。
她知道这是妈妈特意买的,恐怕也是觉得她这段时间太努力了。
担心她压力太大,便下意识对她好、买她喜欢的东西,想通过这种方式安慰她,使她放松。
“说到和果子呢,那个时候你爸爸在歌舞伎座做票务经理,经常往来一些有地位的人,其中也包括几家和果子店铺的老板。
那个时候啊,家里还经常有送的和果子呢...你当时很喜欢其中那家‘一元屋’,觉得他们金锷饼尤其特别。
” “是,还记得呢...不只是和果子,那个时候歌舞伎座有很多大公司常年包场订票,因此也有往来。
我还记得,每次到了除夕、七夕、盂兰盆节这样的日子,总是会有各种很好的礼物送来。
那些礼物要么是那些公司的产品,所以送的格外多,要么就包着高端百货公司的包装纸。
” 对此林千秋也印象很深,华夏人说到日本战后就会想到八十年代泡沫经济,好像几十年间,日本就只是吹泡沫,以及泡沫破裂了而已。
实际日本战后很是度过了一段黄金岁月,六七十年代时经济就很好了,只是那时候的丰足没有泡沫时代那么夸张。
而事后来看,泡沫时代那种挥金如土,每个人都好像很有钱,而且真的有办法拿出大笔的款子,其实是很吓人的。
那时候撒的币,实际都是在挥霍日本、日本人未来的钱...所以总说后来‘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都是在还曾经的债嘛。
相比之下,六七十年代的富有要脚踏实地得多。
但那个时候,人们其实已经铺垫了泡沫时期那种自信的心态,即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在借贷、送礼等事情上就容易显得格外大方。
毕竟只要想到一切都在扩张,就会觉得眼下送出的东西也就是现在觉得还不错,未来就不值一提了。
“是啊,是啊,当时我还很担心,担
不过日本人吃和果子就是这样的,看起来一口一个的,都可以用小竹片分成若干口呢!真要一口一个了,反而很奇怪。
而且作为茶点,基本上一次也就吃一两个,没听说过吃更多的这也不奇怪,谁指着这个填饱肚子呢?就是吃个味道罢了。
“这样啊,那我就不客气了!”林美惠也没有推辞,很快又拿出了一个小碟子和一支小竹片,这都是吃和果子需要用到的‘餐具’。
“半生果子和葵最中都买了一盒,这个礼拜内要吃完哦。
”吃点心的时候林美惠指了指食品柜的方向。
林千秋看到了最上方的点心盒,果然是熟悉的‘长门’样式。
葵最中就不说了,清新的果绿色盒子上还有白色的冬葵图案,非常好认。
半生果子则是用普通纸盒装的,上面也有‘长门’店名字样说起来,比较上档次的和果子店都会用千代纸盒包和果子,不过那都是礼盒装了。
如果不打算送礼,而是自家享用的话,可以选择普通盒子包装,这样能节省很多...林千秋还记得,两三年前长门的和果子,平均都是近两百円每枚的。
用千代纸盒包装的话,能比普通纸盒贵600円,都足够再买半盒和果子了(一般的和果子都是一盒6枚的)! “果然味道还是一样的啊,不枉特意去日本桥买。
”吃掉一口半生果子,林美惠露出了怀念的神色。
林千秋猜她是想到了几年前做家庭主妇的时光,做家庭主妇在林千秋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对林美惠来说却绝对是人生追求。
那段时间不只是物质上充裕,她内心也因为有了可依靠的家庭而安稳充盈...... “是啊,很好吃呢。
”林千秋顺着林美惠说道。
她知道这是妈妈特意买的,恐怕也是觉得她这段时间太努力了。
担心她压力太大,便下意识对她好、买她喜欢的东西,想通过这种方式安慰她,使她放松。
“说到和果子呢,那个时候你爸爸在歌舞伎座做票务经理,经常往来一些有地位的人,其中也包括几家和果子店铺的老板。
那个时候啊,家里还经常有送的和果子呢...你当时很喜欢其中那家‘一元屋’,觉得他们金锷饼尤其特别。
” “是,还记得呢...不只是和果子,那个时候歌舞伎座有很多大公司常年包场订票,因此也有往来。
我还记得,每次到了除夕、七夕、盂兰盆节这样的日子,总是会有各种很好的礼物送来。
那些礼物要么是那些公司的产品,所以送的格外多,要么就包着高端百货公司的包装纸。
” 对此林千秋也印象很深,华夏人说到日本战后就会想到八十年代泡沫经济,好像几十年间,日本就只是吹泡沫,以及泡沫破裂了而已。
实际日本战后很是度过了一段黄金岁月,六七十年代时经济就很好了,只是那时候的丰足没有泡沫时代那么夸张。
而事后来看,泡沫时代那种挥金如土,每个人都好像很有钱,而且真的有办法拿出大笔的款子,其实是很吓人的。
那时候撒的币,实际都是在挥霍日本、日本人未来的钱...所以总说后来‘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都是在还曾经的债嘛。
相比之下,六七十年代的富有要脚踏实地得多。
但那个时候,人们其实已经铺垫了泡沫时期那种自信的心态,即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在借贷、送礼等事情上就容易显得格外大方。
毕竟只要想到一切都在扩张,就会觉得眼下送出的东西也就是现在觉得还不错,未来就不值一提了。
“是啊,是啊,当时我还很担心,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