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 > 谪仙 > 第148章

第148章 第2页

目录
    些日子听天后说你身体不适,如今好些了吗?” 李善垂着头,说:“儿臣好多了,谢圣人关心。

    ” 当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每一句话都会助长隔阂疯长,原本细微的裂痕逐步变成鸿沟。

    这本来是很寻常的一句话,放在往常,李善根本不会注意。

    但是今天,李善忍不住想,天后在皇帝面前不断重复太子体弱,到底是何用意呢? 皇帝知道李善身体就是这个模样,反反复复,一年到头很少利索的时候。

    皇帝问:“你今日和少师前来,有什么事吗?” 皇帝问完,堂下陷入微妙的寂静。

    太子少师看向李善,眼神中无声催促。

    李善定了定神,开口说:“圣人,儿臣听说,吐蕃又提出和亲了。

    ” “是啊。

    ”皇帝一提起这个就头疼,他和太子抱怨道,“吐蕃咬着这件事不放,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

    而且他们这些年学聪明了,知道宗室女和皇女不同,不像以前那么好糊弄。

    若不然,朕封一个宗女为公主,嫁往吐蕃亦无不可。

    但他们却不肯,真是为难。

    ” 李善停顿片刻,说:“大姐前段日子被天后赐婚,阿乐也和裴家定了婚约,公主中只剩盛元未有婚配。

    吐蕃大贡论这样要求,或许另有其意。

    ” 皇帝到底当了二十多年的天子,听到这话,皇帝觉得不对,慢慢坐起来,看向李善:“太子,你这是何意?” 李善见话已经说开,不再兜圈子,他直起身,双手拜在身前,说:“圣人,吐蕃侵扰我边关久矣,剑南道年年开战,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将士百姓丧命。

    边疆流了太多的血,如果能用和亲换双方四十余年和平,岂不是功德一件?” 皇帝看着太子,良久没说话。

    用一个女子的终生换两国四十年和平,说得何其大义凛然,因为被牺牲的那个人不是他们自己。

     皇帝说:“弱国才靠和亲维稳,汉初为了求存,不断送公主给匈奴折辱,历来为史书不耻。

    汉武强军富武后,第一件事就是发誓再不送公主和亲。

    大唐建国至今五十余年,早不再是风雨飘摇的新王朝,这种时候送公主去和亲,岂不是教人耻笑。

    ” 李善梗住,太子少师见状,接话道:“圣人,大国要有大国的气度,我们并非像初汉一样委曲求全,而是为了日后霸业。

    若是嫁去一个普通宗女,那就只是一个普通王后了,日后扶持儿子上位恐怕都要靠大唐援助。

    但如果是盛元公主,情况便截然不同。

    以盛元公主之能,去吐蕃后必然能收服民心,掌握军权,等吐蕃赞普死后,大唐扶持着带有盛元公主血脉的孩子登基,盛元公主便能以辅政之名垂帘听政,吐蕃军政大权将尽归盛元公主之手。

    到那时,吐蕃名为异邦,实际已为大唐控制,我们两国才能真正亲如一家,再无兵戈。

    更甚者,让盛元公主握紧吐蕃兵权,大力推行汉家文化,有生之年将吐蕃并入我大唐版图亦非不可能之事。

    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收服吐蕃,此乃垂名千秋之功绩,望圣人三思啊。

    ” 太子少师从利益出发,一条条给皇帝罗列和亲的好处。

    如果和亲的是普通公主或宗女,太子少师这些话就是一个美丽的蓝图,根本无法实现。

    但如果那个人是李朝歌,这一切就并非妄想。

     可是,皇帝想起李朝歌六岁走丢,去年才刚刚找回来。

    她在民间流离失所,好不容易回宫,一转眼却要送她去和亲,未免太过残忍。

    皇帝不为所动,说:“盛元公主和普通公主不同,她已经在民间吃了许多苦,她回来的时候,朕曾允诺加倍补偿她。

    这才一年,就让她去和亲,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此事不妥,还是作罢吧。

    ” “圣人。

    ”太子少师拱手,目光恳切地看着皇帝,激昂道,“圣人就算不想要千秋功业,那当下之变,圣人总该考虑一二。

    臣知道圣人仁善,疼爱女儿,不忍女儿受苦。

    但大唐基业来之不易,臣不得不做这个恶人,说一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