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重返大隋 > 第59章 捷报连连

第59章 捷报连连

目录
    天气渐热,但洛阳朝廷少了高颎、贺若弼两人后,易风操纵起来倒是越发的方便了。

     “九大仓城俱已开工,主要采用地底窖藏技术,通过挖窖封存于地底,最长可以密封存储九年。

    ”民部尚书、建安侯樊子盖向易风禀报道。

    按他的禀报,这些仓窖都不是地上仓城而是地下仓窖,采用的是窖藏技术,仓窖的建设顺序大约是先在地上挖一个外直径六丈、内直径四丈、宽约一丈、深半丈的环形基槽,然后对基槽进行夯打,从而形成一个坚实的仓窖口。

    再在夯打后的仓窖口内挖一个深约三丈半。

    口略大于底的缸形仓窖,外围的基槽就像一个保护罩。

    让内层的仓窖更加的牢固。

    此外对于仓中的粮食,也是再采用了层层分隔的储藏技术。

    总的来说,这种废时废力远比地上仓库麻烦的地下窖藏,最终的目的还是低温密封窖藏,普通的粮食在地面上也就存三年左右,可用这种地底窖藏技术,却能最高保存九年。

     “存九年时间,那粮食还能吃吗?”。

    易风问。

    正常粮食都是过一年就陈粮了。

    粮商们每年都是收新粮换旧粮,而超过两年的仓底粮甚至都直接做为牲口饲料了。

    九年,这个时间也太长了。

    那能吃? “可以,只要密封的好,不要打开,那么九年时间完全可以吃。

    ” 按民部和工部设计的地下仓窖,每个粮仓能储粮八千石。

    九大粮仓最低设计都拥有一百五十个地下仓窖,而做为设计中最大的一个粮仓洛口仓,更是规划建造三千孔这样的窖仓,最多存粮两千四百万石,野心勃勃。

    这样巨大的一个粮仓。

    工部因此提出建成一个仓城,建立城墙城门,并驻有重兵,同时修建有配套的河口粮运码头。

    修建马车轨道等。

    使之成为京城洛阳最大的粮食基地、转运基地。

    九大仓城建立的目的,就是把关东各地的粮食,通过各个粮仓分段转运。

    并存储,让朝廷能更加合理的管理利用这些粮食。

    做到更好的统筹调动。

     “三千窖,会不会太多了一些?另外。

    洛口仓这样重要的大粮仓,建在洛阳城外,是不是会有些隐患?”易风可是记得历史上,杨广后来营建东都,开挖运河,然后沿运河以及在洛阳修建了不少粮仓,洛口的兴洛仓就是如樊子盖提出的三千窖,不过这样巨大的粮仓,最后因为是修建在洛阳城外,导致被李密给攻占了。

    李密先夺了黎阳仓,以此招兵买马,然后攻下洛口仓,顿时势力大增,成为关东反王的盟主,把洛阳守军打的出不了城。

    洛阳空有许多兵马,结果因为粮仓却在城外,不得不出城作战抢粮,失去防御优势,被李密先后打的大败。

     “三千窖是最大的存储计划,这是为长远规划,但并不会一次性建造,会分为多期进行。

    至于修建在洛口,那也是因为洛口就在黄河边,转运方便,毕竟如果存满三千窖,那就是两千四百万石粮食的巨大储量,这么多粮食的运输和存储都是极其巨大的量。

    而且洛阳城内也已经有修建含嘉仓,含嘉仓计划建造五百仓,可存储四百万石粮食,足够东都军民使用。

    至于洛口仓的安全,我们也有考虑,因此提出要建一座仓城,并驻重兵以保护,因此安全不会是问题。

    ”樊子盖明显也是早有考虑到易风担忧的这些问题。

     “嗯,建造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要强行征用民夫,得换个思路,出钱招募民壮修建。

    ”易风交待。

     樊子盖有些意外,还从没听说朝廷营建工程不直接征用民夫,反而要招募工人还给钱的。

     “其实那也花不了多少钱,最近出台新的工商税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