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2页
投无路之下,只好随着太妃来到这行宫,彻底成了弃子。
谁成想如今的江允福跻身大内四大宦之中,仰仗着皇后娘娘在宫中作威作福,却还能在百忙之中想起他孟文来。
不等孟文喜滋滋地做着回宫享福的美梦,便因江允福所谋甚大而心生畏惧,竟是要在太后的千秋节对宣王下手,这私/通太妃祸乱后宫的罪名扣下去,太后必当严惩不贷,就算是圣人有心包庇宣王,却也只能惩处公允处置。
而这样的污点一旦留下,便是彻底断了宣王的可能,只要他在盛京一日,这流言蜚语便如尖刀利刃,必然叫他声名扫地,永无起复之日。
可若是此事能成,他孟文不必龟缩在这一方行宫,还能谋求机会为死去的家人正名。
这般危急关头,却由不得他行差踏错一步,也容不得他拒绝,江允福如今身为皇后跟前的总管内侍,能将此番秘事透露一二,便是打定了主意要他来办。
就连这太妃的人选都无需过多斟酌,既是令他来安排,自然是摸清楚了他与静太妃之间的关系。
如此即便事情败露,也不过是让他们这对苦命鸳鸯双双命丧此地罢了。
静太妃闺名闻蝉,在大行皇帝并未病逝前,很是得宠,入宫不过三年,便从小小宝林一跃成为九嫔之首静昭仪,若不是因为入宫尚晚不曾育有龙嗣,如何落得迁居行宫别苑,只得孤苦伶仃了却残生的地步。
明明闻蝉也才将过花信之年,与今上年纪稍长些的王爷公主年纪相差无几,却因昔年宠冠六宫,众妃怨妒,叫太后美其名曰来行宫静养身子,安度余生。
依稀记得太祖永穆帝当年崩逝,先帝爷可是亲自下令,放那些年纪尚轻,入宫并无子嗣的妃御回宫返乡的,甚至每人都领上一大笔银钱,算作改嫁他人的资费,以全皇室颜面。
可如今所剩无几的几位太妃,不是死的死,病得病,便是如闻蝉一般在行宫度日如年,更有曾经得罪过太后的则是在皇陵守陵,非死即出。
好在闻蝉倒也想得开,在这永安宫虽是日子过得烦闷了些,但好在吃穿不愁,在她跟前伺候的内侍孟文,又是个饱读诗书的,听他讲些故事也算得趣。
只是这孟文到底是男子,又并非从小
谁成想如今的江允福跻身大内四大宦之中,仰仗着皇后娘娘在宫中作威作福,却还能在百忙之中想起他孟文来。
不等孟文喜滋滋地做着回宫享福的美梦,便因江允福所谋甚大而心生畏惧,竟是要在太后的千秋节对宣王下手,这私/通太妃祸乱后宫的罪名扣下去,太后必当严惩不贷,就算是圣人有心包庇宣王,却也只能惩处公允处置。
而这样的污点一旦留下,便是彻底断了宣王的可能,只要他在盛京一日,这流言蜚语便如尖刀利刃,必然叫他声名扫地,永无起复之日。
可若是此事能成,他孟文不必龟缩在这一方行宫,还能谋求机会为死去的家人正名。
这般危急关头,却由不得他行差踏错一步,也容不得他拒绝,江允福如今身为皇后跟前的总管内侍,能将此番秘事透露一二,便是打定了主意要他来办。
就连这太妃的人选都无需过多斟酌,既是令他来安排,自然是摸清楚了他与静太妃之间的关系。
如此即便事情败露,也不过是让他们这对苦命鸳鸯双双命丧此地罢了。
静太妃闺名闻蝉,在大行皇帝并未病逝前,很是得宠,入宫不过三年,便从小小宝林一跃成为九嫔之首静昭仪,若不是因为入宫尚晚不曾育有龙嗣,如何落得迁居行宫别苑,只得孤苦伶仃了却残生的地步。
明明闻蝉也才将过花信之年,与今上年纪稍长些的王爷公主年纪相差无几,却因昔年宠冠六宫,众妃怨妒,叫太后美其名曰来行宫静养身子,安度余生。
依稀记得太祖永穆帝当年崩逝,先帝爷可是亲自下令,放那些年纪尚轻,入宫并无子嗣的妃御回宫返乡的,甚至每人都领上一大笔银钱,算作改嫁他人的资费,以全皇室颜面。
可如今所剩无几的几位太妃,不是死的死,病得病,便是如闻蝉一般在行宫度日如年,更有曾经得罪过太后的则是在皇陵守陵,非死即出。
好在闻蝉倒也想得开,在这永安宫虽是日子过得烦闷了些,但好在吃穿不愁,在她跟前伺候的内侍孟文,又是个饱读诗书的,听他讲些故事也算得趣。
只是这孟文到底是男子,又并非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