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3页
颇有兴致,也纷纷附和,推杯过盏起来。
待宴席完毕,有数人竟已有了醺醺醉意,由内侍引著去上林宫休憩。
惟独李臻留了下来,依旧坐跪案前,看著皇帝清瘦的面容,试探道:“陛下心中可是有悲郁难解之事?” 长孙预饮了不少的酒,面上却仍苍白清冷。
闻言望了李臻一眼,叹息一声:“知朕者,老师也。
” 李臻无子,眼前年轻有为的帝王在李臻心中,既是君,也是子。
这段时间,他忧心忡忡,不仅为皇帝的安康,也为皇帝眼底的哀痛。
朝臣们并未留意到,皇帝自三日前服黑,便是连今日秋狩,也未用往年的杏色绉纱,依旧一身缁衣。
虽然央国对国君的服色并无明确规定,但常服主用玄赤二色。
在李臻的记忆里,皇帝在服色上倒从来墨守成例,并不标新立异。
皇帝连日衣黑,当是服丧。
只是李臻想来想去,也想不出皇帝是在为谁服丧。
他虽与皇帝亲厚,也不敢明言直问,只能表个态度:“若陛下的心事,有臣等可以排解之处,臣等愿竭尽驽钝,为陛下分忧。
” 长孙预舒袖正身,言辞恳切:“恩师之情,朕深知之,敢不直言以告。
此次苏览从朔州回来,提到凤罗江的情形,朕深感焦虑。
” 凤罗江的泛滥,由来已久,一直没有良策。
今年灾情尤甚,朔州一带,十户亡七,便是朝廷机构,也一度瘫痪。
苏览回来后,此事经数番兰台廷议及朝议,但绵延十余日,仍无对应之策。
而据司天监的上奏,明年开春若遇洪涝,须江也极可能如今年的詹江一般,改道夺凤罗,加重灾情。
李臻离席流泣:“是臣等无能,至今未能商议出良策,累陛下费心。
但陛下一人身系天下安危,请陛下万勿忧思过度损害龙体。
” 他白发苍苍伏在地上,字字句句真情流露。
长孙预默默看著,眼底是无人可知的伤痛。
李臻的情状与三日前的王淮是何其相象。
他长孙预,是央国之主,但他既不能救百姓於洪水,也不能救亲子於病痛。
朝廷累费百万金的堤坝一夕之间崩溃,他千辛万苦生下的孩子竟也一夕暴病亡故。
而他,终究是央国之主,万民所托。
长孙预抑下痛色,起身去扶老人。
但他堪堪起身,突地一阵眩晕无力,退了一步跌在地上。
一直守在篷外的长福忙冲进来,李臻也跪行到皇帝身前,传唤太医。
待宴席完毕,有数人竟已有了醺醺醉意,由内侍引著去上林宫休憩。
惟独李臻留了下来,依旧坐跪案前,看著皇帝清瘦的面容,试探道:“陛下心中可是有悲郁难解之事?” 长孙预饮了不少的酒,面上却仍苍白清冷。
闻言望了李臻一眼,叹息一声:“知朕者,老师也。
” 李臻无子,眼前年轻有为的帝王在李臻心中,既是君,也是子。
这段时间,他忧心忡忡,不仅为皇帝的安康,也为皇帝眼底的哀痛。
朝臣们并未留意到,皇帝自三日前服黑,便是连今日秋狩,也未用往年的杏色绉纱,依旧一身缁衣。
虽然央国对国君的服色并无明确规定,但常服主用玄赤二色。
在李臻的记忆里,皇帝在服色上倒从来墨守成例,并不标新立异。
皇帝连日衣黑,当是服丧。
只是李臻想来想去,也想不出皇帝是在为谁服丧。
他虽与皇帝亲厚,也不敢明言直问,只能表个态度:“若陛下的心事,有臣等可以排解之处,臣等愿竭尽驽钝,为陛下分忧。
” 长孙预舒袖正身,言辞恳切:“恩师之情,朕深知之,敢不直言以告。
此次苏览从朔州回来,提到凤罗江的情形,朕深感焦虑。
” 凤罗江的泛滥,由来已久,一直没有良策。
今年灾情尤甚,朔州一带,十户亡七,便是朝廷机构,也一度瘫痪。
苏览回来后,此事经数番兰台廷议及朝议,但绵延十余日,仍无对应之策。
而据司天监的上奏,明年开春若遇洪涝,须江也极可能如今年的詹江一般,改道夺凤罗,加重灾情。
李臻离席流泣:“是臣等无能,至今未能商议出良策,累陛下费心。
但陛下一人身系天下安危,请陛下万勿忧思过度损害龙体。
” 他白发苍苍伏在地上,字字句句真情流露。
长孙预默默看著,眼底是无人可知的伤痛。
李臻的情状与三日前的王淮是何其相象。
他长孙预,是央国之主,但他既不能救百姓於洪水,也不能救亲子於病痛。
朝廷累费百万金的堤坝一夕之间崩溃,他千辛万苦生下的孩子竟也一夕暴病亡故。
而他,终究是央国之主,万民所托。
长孙预抑下痛色,起身去扶老人。
但他堪堪起身,突地一阵眩晕无力,退了一步跌在地上。
一直守在篷外的长福忙冲进来,李臻也跪行到皇帝身前,传唤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