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第3页
时不过十四岁。
大梁东境的海寇有来自海上的藩国,亦有大梁人。
大梁开海禁多年,允许百姓出海经商,玉安有明月港,往来藩商最多。
财帛动人心,海贸更是如此,往往往来一趟便是万两乃至上十万两银,以至于诸多商贾甘冒风险往海上走一遭。
也正是如此,海上局势就愈发混乱。
信王府有戍守大梁东境,肃清海域之责。
那几年海上并不太平,萧元悯随着信王出征海上,他熟谙兵法,性情果断,是天生的将才。
他亲自率领水师打过几场仗,无不大胜,在军中声望渐隆。
萧元启和萧元悯便是那时开始生疏起来的。
萧元启原本并未疑过萧元悯,他二人是亲兄弟,自小到大,他母亲都说,元悯是他的手足兄弟,是这天底下最亲近的人,将来会是他最大的助益。
年岁渐长,萧元启开始发觉,似乎所有人都认为萧元悯才该是世子,即便是……在他父亲眼中,元悯也远远胜于他。
萧元启的心就忍不住动摇了。
萧元鹤记得,风言风语传得最凶的时候,萧元悯曾经消沉过一段时日,在那段日子里,萧元悯犹爱漂泊在海上,萧元鹤就跟了他去。
兄弟二人一起坐在船上,船只航行于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心境都好似开阔了起来。
海上有一座无名小岛,那是萧元鹤第一次跟萧元悯登上那座岛。
登上岛屿才发觉,那岛上竟还搭了竹楼,看着萧元鹤讶异的眼神,萧元悯颇有几分自得。
这座岛是萧元悯几年前无意间发现的,岛上清净,萧元悯就着人打理了一番,这岛便成了他一个人的地方。
也是在这座岛上,萧元鹤才发现他这二哥当真是无所不能的他竟还有一手好厨艺。
任谁也想不到,玉安最是清雅端方的二公子竟也会挽起衣袖做羹汤。
此后几年,萧元鹤跟着萧元悯又登过几回岛。
岛上没有权势名利,没有纲常伦理,只有他们二人偷得数日闲,那是萧元鹤一生最好的日子。
后来萧元悯战死之后,萧元鹤无数次地想,他早该买一艘更大的船,将他二哥绑了丢上船,从此江海度余生,任他什么世子之位,什么玉州,说不得就能求个圆满。
萧元悯要是骂他,他就扒光他的裤子,骑上去堵他的嘴。
哦,他二哥不会骂人。
气狠了也不过一言不发,闭上眼睛不看他,可他亲一亲,萧元悯的耳朵脖子就会一片红。
春色迷人,实在好看。
大梁东境的海寇有来自海上的藩国,亦有大梁人。
大梁开海禁多年,允许百姓出海经商,玉安有明月港,往来藩商最多。
财帛动人心,海贸更是如此,往往往来一趟便是万两乃至上十万两银,以至于诸多商贾甘冒风险往海上走一遭。
也正是如此,海上局势就愈发混乱。
信王府有戍守大梁东境,肃清海域之责。
那几年海上并不太平,萧元悯随着信王出征海上,他熟谙兵法,性情果断,是天生的将才。
他亲自率领水师打过几场仗,无不大胜,在军中声望渐隆。
萧元启和萧元悯便是那时开始生疏起来的。
萧元启原本并未疑过萧元悯,他二人是亲兄弟,自小到大,他母亲都说,元悯是他的手足兄弟,是这天底下最亲近的人,将来会是他最大的助益。
年岁渐长,萧元启开始发觉,似乎所有人都认为萧元悯才该是世子,即便是……在他父亲眼中,元悯也远远胜于他。
萧元启的心就忍不住动摇了。
萧元鹤记得,风言风语传得最凶的时候,萧元悯曾经消沉过一段时日,在那段日子里,萧元悯犹爱漂泊在海上,萧元鹤就跟了他去。
兄弟二人一起坐在船上,船只航行于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心境都好似开阔了起来。
海上有一座无名小岛,那是萧元鹤第一次跟萧元悯登上那座岛。
登上岛屿才发觉,那岛上竟还搭了竹楼,看着萧元鹤讶异的眼神,萧元悯颇有几分自得。
这座岛是萧元悯几年前无意间发现的,岛上清净,萧元悯就着人打理了一番,这岛便成了他一个人的地方。
也是在这座岛上,萧元鹤才发现他这二哥当真是无所不能的他竟还有一手好厨艺。
任谁也想不到,玉安最是清雅端方的二公子竟也会挽起衣袖做羹汤。
此后几年,萧元鹤跟着萧元悯又登过几回岛。
岛上没有权势名利,没有纲常伦理,只有他们二人偷得数日闲,那是萧元鹤一生最好的日子。
后来萧元悯战死之后,萧元鹤无数次地想,他早该买一艘更大的船,将他二哥绑了丢上船,从此江海度余生,任他什么世子之位,什么玉州,说不得就能求个圆满。
萧元悯要是骂他,他就扒光他的裤子,骑上去堵他的嘴。
哦,他二哥不会骂人。
气狠了也不过一言不发,闭上眼睛不看他,可他亲一亲,萧元悯的耳朵脖子就会一片红。
春色迷人,实在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