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明朝那些事原文 > 第40章

第40章 第3页

目录
     另一个其实并不能称为部门,而只能叫群体,这个群体的名字叫检校。

    他们没有固定的编制,全部直接向朱元璋报告探听到的各种情况。

    他们是朱元璋最主要的耳目。

    这些人晚上不睡觉,到处转悠,从史料来看,他们的窃听和跟踪手法十分高明。

    比如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什么昨天晚上不高兴,宋讷大吃一惊。

    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

     ww w . xia oshu otxt.co m 十七、胡维庸案件(6) 这真是让人毛骨悚然,要知道宋讷并不是睡在街上的,他在自己家里生气,这些检校不但一直在监视他,还居然饶有兴致的把他生气的样子画了下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没有照相机的当年,深更半夜,你坐在自家房里,居然就在离你不远处(很有可能就在你家),有人正在一边看着你,一边帮你画像。

    这种情节在现代恐怖片中倒是经常出现。

     这些检校的来源也很复杂,主要都是些社会闲散人员,也有文武官员,甚至还有朱元璋的老相识和尚。

    这些人互相不认识,只受朱元璋调遣。

     这些人无孔不入,捕风捉影,制造了很多冤案,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帮助,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件的办理上越来越得心应手,杀人越来越多。

     官员们惶惶不可终日,牵涉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连已经退休的人也被抓回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濂。

     宋濂是朱元璋手下著名的文臣,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他是刘基的老乡,被朱元璋委派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当太子朱标的老师。

    他完美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在他的教导下,朱标和他老子朱元璋完全不同,为人宽厚仁慈,甚有明君之状,后来他又被委以修元史的任务,担任总裁官。

     但朱元璋并不看重他,在朱元璋的心中,宋濂只是一个文人,写点文章还行,并不能出谋划策,所以他授予宋濂的最高官职只是小小的翰林学士(五品)。

    直到洪武十年(1377)宋濂退休,他的官职还只是学士。

     朱元璋虽然没有重用宋濂,却相当信任他,这在很大原因上是由于宋濂的个性。

    宋濂是出名的老实人,无论什么事情,从来都是实话实说。

    朱元璋曾经感叹过:宋濂侍候我二十年,没有说过一句假话,也没有说过别人一句坏话,真是一个贤人啊。

     宋濂退休时六十八岁,朱元璋送给他一块布料,并嘱托他三十二年后,拿此料做一件“百寿衣”。

    宋濂感动得老泪横流。

     然而还不到三年,朱元璋就为宋濂准备了一件新衣服囚服 由于宋濂的孙子参与了胡惟庸谋反,朱元璋不远千里将宋濂召了回来,要把他杀掉。

    这也反映了朱元璋的另一个特性选择性健忘。

     关键时刻,还是马皇后站了出来,她成功的劝说了朱元璋,放了宋濂一条生路。

     朱元璋的行为越来越偏激,手段越来越狠毒,除了马皇后外,很少有人能改变他的决定。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一个人去世了,这个人的死在历史上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朱元璋而言,却是一个真正的悲剧。

     这个人就是马皇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