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朱元璋的咱 > 第37章

第37章 第2页

目录
    确的应对方法是认错,谁没有个打瞌睡的时候呢。

    他却和汪广洋把责任推给了礼部,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事。

     朱元璋充分显示了他的创意性思维,并将之运用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他没有被胡惟庸牵着鼻子走,去查询到底是谁干了这件事,而是先处死了汪广洋,然后囚系了所有与此事有关的官员。

     既然不是你就是他,那我把你们都抓起来一定是没错的。

     刀已经架在胡惟庸的脖子上了,何时砍下只是个时间问题。

     他并没有等太久。

     涂节是胡惟庸的死党,他当时的职务是御史中丞,相信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官职。

    他在胡惟庸集团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发动舆论攻击政敌,拉帮结派图谋不轨,哪样都少不了他,胡惟庸一直把他看作自己的亲信。

     然而这个亲信用自己的行为重新解释了死党这个词的含义致你于死地的同党。

     他眼见胡惟庸不行了,便把胡惟庸的阴谋上报给皇帝。

    朱元璋等待的就是这一刻,他命令立刻处死胡惟庸、陈宁和胡党中的重要成员,并灭了胡惟庸的三族。

    然后他命令,深入调查还有谁参与此事,如果查证属实,一律处死! 于是名留青史的胡惟庸案件拉开了序幕,事实证明,查证属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太麻烦,而一律处死很容易,当时的审讯方式也为此案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审案的官员抓住嫌疑人后首先提供的待遇不是咖啡或是清茶,而是死打一顿,打完再说,有些与被审官员有仇的家伙还会趁乱上去过过手瘾,反正也是办公事,顺便报报私仇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然后就是询问同党,那些读书人哪里经得起打,东扯西拉供出很多所谓同党来,只要自己认识的,有一面之缘的,借过钱的,还过债的,想到什么人就说什么人。

    审案官员自然大喜,上奏皇帝,再去抓其他人,于是案件越来越大,从洪武十三年(1380)案发,连续查了好几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

     胡惟庸精心筹划多年的计划和组织就这么被摧毁了,事实证明,朱元璋要消灭他十分容易,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胡惟庸都只是一个跳梁小丑,他唯一的有成效的工作就是拉了上万人和他一起共赴黄泉。

     我们差点忘记了那个告密的涂节,他的结局颇有戏剧色彩,这个在胡惟庸案件中扮演了滑稽角色的人案发后即被押赴刑场,与胡惟庸一同被处死,不知此二人在刑场上相遇,会有何感慨。

     胡惟庸死了,这个结果正是朱元璋需要的,现在他正坐在自己的龙椅上,看着下面的大臣们,这些可怜的幸存者,他们和胡惟庸同朝为臣,或多或少都有些接触,眼看着自己的同僚们一个个被拉出去杀掉,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

     该结束了吧,我们只想活下去。

     朱元璋却并不这么想,在他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不要急,好戏才刚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在处死胡惟庸后仅一个月,就撤销了丞相这个延续上千年的职位。

    取消了中书省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