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朱元璋的咱 > 第36章

第36章

目录
    但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和刘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却派他去探望刘基。

    而刘基这样有影响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随便动手的,不然也不会让刘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遥五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

    无论此事是否是朱元璋指使,但毫无疑问的是,刘基之死朱元璋是负有责任的。

     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形势判断准确,思维缜密,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虽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间传说那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但从他的判断和预测能力来看,料事如神并非过分的评语。

    他和诸葛亮一样,已经作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铭记。

     在我看来,他确实无愧于这一殊荣。

     第十七章胡惟庸案件 胡惟庸胜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刘基,现在他大权在握,李善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但他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吗? 他并不明白自己胜利的真正原因,不是他比刘基更强,而是因为朱元璋站在他的一边。

    朱元璋对于两大集团的斗争情况是很清楚的,他之所以没有出来调解,是因为无论这场斗争谁胜谁负,最后的胜利者都是他。

    无论是姓胡的地主胜利还是姓刘的地主胜利,只要保证朱地主的最高地位就行了。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胡惟庸,并不是因为他很强,相反,正是因为胡惟庸对朱元璋的威胁小,所以朱元璋才让胡惟庸成为了胜利者。

    而愚蠢的胡惟庸并不了解这一点。

     于是,在打垮刘基后,胡惟庸越发猖狂,他贪污受贿,排挤任何不服从他的人,甚至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力,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官员升降,处决犯人,都不经过朱元璋的批准。

     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挤走了另一个丞相汪广洋,独揽丞相大权,并掌权七年之久。

     但让人费解的是,朱元璋却对胡惟庸的犯上行为无任何表示,这是很不寻常的。

     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他自血火之中奋战而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李善长仅仅是稍微独断专行了些,就被他勒令退休,胡惟庸何许人也?即无军功,也无政绩,居然敢如此放肆! 这就实在让人不解了,很多的历史资料上记载了种种胡惟庸不法及朱元璋置之不理的故事,并由此推断出胡惟庸罪有应得,朱元璋正当防卫的结论。

     当我们揭开事实的表象,分析其中的本质时,就会发现大有文章。

     历史上著名的郑庄公,一直不为其母亲所喜爱,他的弟弟也仗着母亲的溺爱,向他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而郑庄公总是满足他,直到最后,他的弟弟企图谋反,郑庄公才出兵灭掉了他的弟弟。

     后人往往以为郑庄公仁至义尽,传为美谈,可是也有人指出,郑庄公是真正的伪君子,是想要他弟弟的命,才纵容他的不法。

     当我们深刻理解了这个故事后,对朱元璋的这种反常举动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结论这是一个阴谋。

     这个阴谋在不同的语言方式中有不同的说法,成语是欲擒故纵,学名叫捧杀,俗语是将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