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踏平突厥,一统河山,是他毕生的宏愿----这一次兴师动众的北伐,终究未能实现这个心愿,此后若兴兵事,只怕不是易事了。
死战不降的贺兰箴终于向萧綦送上降书,伏乞划地归降。
岁月改变了每个人,连贺兰箴也不复当初的绝决,竟能向宿仇低头。
他终究成为了突厥真正的王者,在私怨与家国之间,毅然保全后者。
萧綦受了降表,与突厥订立盟约,划地为界。
贺兰箴率残余部族远走极北之地,将漠北广袤丰饶的土地,尽归我天朝所有。
我不相信贺兰箴会真的服输,他那样的人,正如糙原上的孤狼,总在伺机潜伏,不到死亡来临的一刻,永远不会放弃目标。
暂时的归降败走,只是为了保存生机。
他又一次逃离了萧綦的罗网,十年间,他们两人谁也杀不死谁。
萧綦是翱翔在天上的鹰,贺兰箴却是隐匿在地上的毒蛇。
或许,他还将再次归来。
划疆之后,萧綦颁下一道令谕。
这一道令谕,改变了哥哥的命运,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亦改变了北方大地的命运。
他将宁朔已北,极北以南,划为七族杂居之地,将战祸中失去牧群的大批突厥人南迁至宁朔以北,教习耕种,开荒屯田;将在战祸中失去土地田园的汉民北迁至肥沃广袤的北方,筑城兴商……先以强大武力,令各族慑服,再迫使他们聚集杂居,使其风俗教化彼此融合贯通,必须相互依存,方可生存,最终放下仇怨,共容共存。
王者手中长剑虽可裂土分疆,却割不断大漠子民对故土的眷恋,割不断千年流淌下来的血脉之系。
宁朔城外的那个傍晚,我曾与萧綦驰马塞外,极目四野,望见突厥牧民帐中升起的炊烟。
时隔多年,我仍记得他当日的话----“胡汉两族本是唇齿之依,数百年间你征我伐,无论谁家胜负,总是苍生受累。
只有消弭疆域之限,使其血脉相融,礼俗相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为亲睦之族,方能止杀于根本。
” 彼时,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宏远的空想。
他却终于做到了。
和靖长公主蒙先帝赐嫁突厥,却因两国一战绝裂,势成水火,直至突厥战败归降,也未能举
死战不降的贺兰箴终于向萧綦送上降书,伏乞划地归降。
岁月改变了每个人,连贺兰箴也不复当初的绝决,竟能向宿仇低头。
他终究成为了突厥真正的王者,在私怨与家国之间,毅然保全后者。
萧綦受了降表,与突厥订立盟约,划地为界。
贺兰箴率残余部族远走极北之地,将漠北广袤丰饶的土地,尽归我天朝所有。
我不相信贺兰箴会真的服输,他那样的人,正如糙原上的孤狼,总在伺机潜伏,不到死亡来临的一刻,永远不会放弃目标。
暂时的归降败走,只是为了保存生机。
他又一次逃离了萧綦的罗网,十年间,他们两人谁也杀不死谁。
萧綦是翱翔在天上的鹰,贺兰箴却是隐匿在地上的毒蛇。
或许,他还将再次归来。
划疆之后,萧綦颁下一道令谕。
这一道令谕,改变了哥哥的命运,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亦改变了北方大地的命运。
他将宁朔已北,极北以南,划为七族杂居之地,将战祸中失去牧群的大批突厥人南迁至宁朔以北,教习耕种,开荒屯田;将在战祸中失去土地田园的汉民北迁至肥沃广袤的北方,筑城兴商……先以强大武力,令各族慑服,再迫使他们聚集杂居,使其风俗教化彼此融合贯通,必须相互依存,方可生存,最终放下仇怨,共容共存。
王者手中长剑虽可裂土分疆,却割不断大漠子民对故土的眷恋,割不断千年流淌下来的血脉之系。
宁朔城外的那个傍晚,我曾与萧綦驰马塞外,极目四野,望见突厥牧民帐中升起的炊烟。
时隔多年,我仍记得他当日的话----“胡汉两族本是唇齿之依,数百年间你征我伐,无论谁家胜负,总是苍生受累。
只有消弭疆域之限,使其血脉相融,礼俗相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为亲睦之族,方能止杀于根本。
” 彼时,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宏远的空想。
他却终于做到了。
和靖长公主蒙先帝赐嫁突厥,却因两国一战绝裂,势成水火,直至突厥战败归降,也未能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