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2页
,围绕着越昙旋动,点缀在她的衣裙、发梢。
越昙扬眉,笑盈盈道:“师姐怎么还不去取枝?” 谢寄愁回神,她暗忖,师明净建议前往佛国,恐怕是对的。
越昙又问:“师姐先前在路上的时候在编纂功法,是为了我吗?”这是心神沉堕后的越昙不可能会问出的话。
谢寄愁眉梢浮现一抹喜色,她纠正越昙的措辞,说:“是誊抄。
”话音落下,便从乾坤囊中取出一部名《大圣遗音曲》的功法来。
“《大圣遗音曲》?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越昙思索一阵,眸光倏地一亮,“太乙藏书阁。
”就她所见,太乙藏书阁若是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就连素来以藏书闻名的儒门正道,恐怕也不如太乙藏书阁那般有着浩如烟海的典籍。
可惜大部分都被束之高阁,不是太乙正法的几乎无人问津。
谢寄愁“嗯”了一声,笑道:“多亏咱们太乙出过几个酷爱收藏典籍的祖师。
”练不练、看不看是一回事,至于有没有又是另一回事。
可惜,到了师祖以及边玉沉在位的时候,藏书阁中典籍虽不见少,可再也没有增加过。
“昙儿,此处地火汹汹,正好可取来炼器。
”谢寄愁又道。
越昙右手搭在《大圣遗音曲》上,左手撑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看谢寄愁。
起起伏伏的思绪最后宛如一湖平静的水,再无半点波澜。
她眨了眨眼,乖巧道:“我没事,师姐去做吧。
” 谢寄愁暗叹一口气。
她哪会不知道,此时的越昙不是放下,只是不去想了。
声闻谷是个天然的地火天炉,谢寄愁取了一枝菩提木,又丢入大大小小三十六种辅材,都是在前来的路上置办的。
她和越昙的法剑是边玉沉炼制的,可现在太乙辜负她们,那剑着实没有存在的必要。
她要是还在元婴期,祭炼出来的法器难以跟法剑相抗衡,不过幽川十八年,经历种种磨炼,她已然迈入大乘,自认不会输给边玉沉。
至于法器的名字,她也想好了鬼神泣。
圣人去后,神鬼皆泣。
圣人蛊在师妹身上又怎么样?圣人乃力量的象征,至于“蛊”,会是好物吗?只说是天赐,可来自什么“天”?成为道域意义上的圣人是旁人的期许,她不想越昙去当解慈悲那样舍身布施的圣人。
树下,越昙盯着谢寄愁看了一会儿,才翻开《大圣遗音曲》。
这部功法是四章经,第一章便是红尘。
不入红尘,不解红尘;不解红尘,不得成圣;第二章是迷津,叩问道心之曲;第三章道孤,人不解我,我自独行;而第四章,越昙翻到最后是一片空白,仿佛道孤已是末章。
但越昙的记忆并非如此,她翻过这支曲子,恍惚间想到“渡世”二字。
第37章我有一个问题需要答案。
《大圣遗音曲》是谢寄愁誊抄的,其中或有变动,也是依照着谢寄愁对道法的理解更易。
“大圣”之路向来孤绝,曲谱逐渐高昂,红尘迷津中叩问道心,等道心明了后发觉“吾道孤”后,笛音转为亢烈,是一种纵千万人吾往矣的烈性,而后《渡世》一章,却是殉道之曲。
谢寄愁不愿意越昙修行,可尚未推演出更好的续篇,只能够先留白。
越昙没有去猜测太多谢寄愁的用意,她只让模糊的记忆在脑海中停留刹那,便将其驱逐到脑后了。
她如今的修为只是金丹,尚且用不着最后一章。
菩提树下,树影婆娑。
谢寄愁催起地火祭炼法器的同时,越昙也沉心静气去修行《大圣遗音曲》,领悟曲中的真意。
她跟大师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可她并不愿意见到此种情境
越昙扬眉,笑盈盈道:“师姐怎么还不去取枝?” 谢寄愁回神,她暗忖,师明净建议前往佛国,恐怕是对的。
越昙又问:“师姐先前在路上的时候在编纂功法,是为了我吗?”这是心神沉堕后的越昙不可能会问出的话。
谢寄愁眉梢浮现一抹喜色,她纠正越昙的措辞,说:“是誊抄。
”话音落下,便从乾坤囊中取出一部名《大圣遗音曲》的功法来。
“《大圣遗音曲》?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越昙思索一阵,眸光倏地一亮,“太乙藏书阁。
”就她所见,太乙藏书阁若是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就连素来以藏书闻名的儒门正道,恐怕也不如太乙藏书阁那般有着浩如烟海的典籍。
可惜大部分都被束之高阁,不是太乙正法的几乎无人问津。
谢寄愁“嗯”了一声,笑道:“多亏咱们太乙出过几个酷爱收藏典籍的祖师。
”练不练、看不看是一回事,至于有没有又是另一回事。
可惜,到了师祖以及边玉沉在位的时候,藏书阁中典籍虽不见少,可再也没有增加过。
“昙儿,此处地火汹汹,正好可取来炼器。
”谢寄愁又道。
越昙右手搭在《大圣遗音曲》上,左手撑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看谢寄愁。
起起伏伏的思绪最后宛如一湖平静的水,再无半点波澜。
她眨了眨眼,乖巧道:“我没事,师姐去做吧。
” 谢寄愁暗叹一口气。
她哪会不知道,此时的越昙不是放下,只是不去想了。
声闻谷是个天然的地火天炉,谢寄愁取了一枝菩提木,又丢入大大小小三十六种辅材,都是在前来的路上置办的。
她和越昙的法剑是边玉沉炼制的,可现在太乙辜负她们,那剑着实没有存在的必要。
她要是还在元婴期,祭炼出来的法器难以跟法剑相抗衡,不过幽川十八年,经历种种磨炼,她已然迈入大乘,自认不会输给边玉沉。
至于法器的名字,她也想好了鬼神泣。
圣人去后,神鬼皆泣。
圣人蛊在师妹身上又怎么样?圣人乃力量的象征,至于“蛊”,会是好物吗?只说是天赐,可来自什么“天”?成为道域意义上的圣人是旁人的期许,她不想越昙去当解慈悲那样舍身布施的圣人。
树下,越昙盯着谢寄愁看了一会儿,才翻开《大圣遗音曲》。
这部功法是四章经,第一章便是红尘。
不入红尘,不解红尘;不解红尘,不得成圣;第二章是迷津,叩问道心之曲;第三章道孤,人不解我,我自独行;而第四章,越昙翻到最后是一片空白,仿佛道孤已是末章。
但越昙的记忆并非如此,她翻过这支曲子,恍惚间想到“渡世”二字。
第37章我有一个问题需要答案。
《大圣遗音曲》是谢寄愁誊抄的,其中或有变动,也是依照着谢寄愁对道法的理解更易。
“大圣”之路向来孤绝,曲谱逐渐高昂,红尘迷津中叩问道心,等道心明了后发觉“吾道孤”后,笛音转为亢烈,是一种纵千万人吾往矣的烈性,而后《渡世》一章,却是殉道之曲。
谢寄愁不愿意越昙修行,可尚未推演出更好的续篇,只能够先留白。
越昙没有去猜测太多谢寄愁的用意,她只让模糊的记忆在脑海中停留刹那,便将其驱逐到脑后了。
她如今的修为只是金丹,尚且用不着最后一章。
菩提树下,树影婆娑。
谢寄愁催起地火祭炼法器的同时,越昙也沉心静气去修行《大圣遗音曲》,领悟曲中的真意。
她跟大师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可她并不愿意见到此种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