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 > 〔更121〕沪上人家(年代) 作者:骊偃 > 第4章

第4章 第3页

目录
    。

    这120筐,有磕碰伤不怕,但别有坏的、带虫眼的,不用包有光纸,干茅草却是要填的。

    第一炮,咱不光要打响,也要让人挑不出错来。

    ” 一筐净重60斤,20筐就是1200斤,一斤三毛三,张秋生心里琢磨着这是多少钱,口里应道:“我盯着,你放心!” 褚辰看了看山下已经放干水的稻田:“你们大队哪天开镰?” 张秋生一怔,脑中清醒过来:“我想先把苹果卖卖,钱拿到手,给大家吃个定心丸。

    ” “钱的事你放心,下午我让会计过来,装车后当场结给你们。

    ” “你算了吗,这一批苹果多少钱?”张秋生偷感十足地凑近褚辰小声问道。

     “2160元。

    ”褚辰笑道。

     “两千一百六?!”张秋生惊道,“这么多吗?” 褚辰淡定地拍拍他的肩:“县气象局那边说,这七八天都是好天气。

    之后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秋收之后是秋种,没一个月干不完,苹果……也不能耽误,我跟各单位协商一下,看秋收假大伙儿能不能来你们大队帮帮忙。

    ” 每年春耕春种、秋收秋种,各单位干部是要下乡参与劳动的,去哪干不是干。

     “这……我怕招待不周。

    ”来的人多了,吃饭也是个问题啊!不是怕他们吃的多,人家自带粮票,是怕人家吃不惯农家饭。

     “杀两头羊,稻花鱼、养的水鸭子都安排上,我让他们带工业券过来。

    ”干部们手里缺肉票,可不缺工业券。

     毛毯、毛线、手电筒、电池、铁锅、铝盆、搪瓷盆、搪瓷杯、暖水壶、雨鞋……哪个不要工业券购买。

    秋收秋种后,茂林大队的小伙子们也该相看、成家了。

     褚辰考虑的周全,张秋生自然是一口应了。

     “摘苹果不要停,明天我继续让人来拉。

    ” 一路说一路走,到了山下,目送人走远。

    张秋生忙招手叫孙子给邱大夫送稻花鱼和苹果。

     那一筐检测用的苹果和检测报告,褚辰又带走了。

    茂林大队种了四十亩“黄元帅”,县城西边的青山大队、南屏大队各种了三十亩,一亩地种有75棵,他估算了下,亩产平均在5000斤左右,这就是50万斤,减去青山大队、南屏大队已经销出去的15万斤和今天磷矿的一万两百斤,还有34万斤左右,县、市要是吃不完,他还得想办法往周边城市辐射。

     给“黄元帅”找销路,检测样品和检测报告就是最好的广告。

     县城跟月亮湾大队下的月湖寨就隔一个月湖,从家里出来去县城,乘船即可,从茂林大队走,那便走公路,路尽头,架着座石桥,本地人叫它月湾桥,过了桥就是县城的横街,亦叫新街,60年代末修建起来的。

     今儿是赶场日,街上挤满了挑担、背筐的社员,街两边是农具门市部、收购站、国营饭店、邮政局、供销社大楼…… 刚起来那会儿没胃口,这会儿,褚辰真是饿了。

     锁好车子,褚辰提着公文包和竹筐走进国营饭店,要了碗羊肉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