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3页
多舌,但又觉得李世民说的还真有道理。
这一老一小,都差出去七十几岁了,在明明有坐具的情况下非要让人跪坐半天,确实有点折腾人。
“赐座。
”秦王客气地给予优待。
李斯和浮丘伯也跟着享受了一把国君面前坐而论道的待遇,还真有点受宠若惊。
荀子看了看这可折叠的胡床(交椅),最初以为这是为了腿脚不利索的人扶靠而跪坐的,直到看见公子一屁股坐下去,双足下垂,悠哉地晃了晃,才恍然大悟。
“这……是否有些失礼?”荀子委婉道。
“何处失礼呢?”李世民认真地问。
“人前危坐,乃礼之典范。
怎可因小节而弃礼之不顾呢?” 荀子不坐,他的学生也不敢坐,只好旁观老者和孩童的辩论。
“若我为了讨好先生,立刻改正错误,端正态度,表示先生说的对,骂的好,马上把胡床扔了,正襟危坐。
先生就会觉得高兴,夸我知礼吗?”李世民好奇地仰着脸。
“那是自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荀子肯定道。
“哦,可我若只是在先生面前装装样子,先生一走我马上就不跪坐了,在别人面前装都懒得装,算不算表里不一?”幼崽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圣王制礼,非为桎梏,而似鸿雁振翅外展礼法之翼,内蕴王道之风,方能翱翔九天。
”荀子不紧不慢道,“公子为秦王长子,是否当为臣民表率,一言一行皆合乎法度礼仪呢?” “但是,礼仪这东西,本身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吧?从前崇尚危坐,不过是因为没有坐具罢了。
以后家家户户都有胡床,那谁又愿意天天危坐呢?那么礼仪是不是该因此发生改变呢?” 荀子思量几息,还是不太赞同:“话虽如此,这般姿态,终究不雅,甚是无礼。
” 李世民歪了歪头,古怪一笑,刁钻地问:“到底是哪里不雅呢?是胡床的问题,坐姿的问题,还是……胫衣(开裆裤)的问题呢?” 又来了,嬴政面无余色,习以为常地暗忖,这孩子能有哪怕一天是清醒并消停的吗?
这一老一小,都差出去七十几岁了,在明明有坐具的情况下非要让人跪坐半天,确实有点折腾人。
“赐座。
”秦王客气地给予优待。
李斯和浮丘伯也跟着享受了一把国君面前坐而论道的待遇,还真有点受宠若惊。
荀子看了看这可折叠的胡床(交椅),最初以为这是为了腿脚不利索的人扶靠而跪坐的,直到看见公子一屁股坐下去,双足下垂,悠哉地晃了晃,才恍然大悟。
“这……是否有些失礼?”荀子委婉道。
“何处失礼呢?”李世民认真地问。
“人前危坐,乃礼之典范。
怎可因小节而弃礼之不顾呢?” 荀子不坐,他的学生也不敢坐,只好旁观老者和孩童的辩论。
“若我为了讨好先生,立刻改正错误,端正态度,表示先生说的对,骂的好,马上把胡床扔了,正襟危坐。
先生就会觉得高兴,夸我知礼吗?”李世民好奇地仰着脸。
“那是自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荀子肯定道。
“哦,可我若只是在先生面前装装样子,先生一走我马上就不跪坐了,在别人面前装都懒得装,算不算表里不一?”幼崽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圣王制礼,非为桎梏,而似鸿雁振翅外展礼法之翼,内蕴王道之风,方能翱翔九天。
”荀子不紧不慢道,“公子为秦王长子,是否当为臣民表率,一言一行皆合乎法度礼仪呢?” “但是,礼仪这东西,本身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吧?从前崇尚危坐,不过是因为没有坐具罢了。
以后家家户户都有胡床,那谁又愿意天天危坐呢?那么礼仪是不是该因此发生改变呢?” 荀子思量几息,还是不太赞同:“话虽如此,这般姿态,终究不雅,甚是无礼。
” 李世民歪了歪头,古怪一笑,刁钻地问:“到底是哪里不雅呢?是胡床的问题,坐姿的问题,还是……胫衣(开裆裤)的问题呢?” 又来了,嬴政面无余色,习以为常地暗忖,这孩子能有哪怕一天是清醒并消停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