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直到四年后,刘岚清似乎才重新开始他对于门巴族的研究。
不过他的研究进度变得非常缓慢,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发过任何正式的论文,只有零星几篇调查报告和几次出席研讨会的记录。
而刘岚清最后一次投递正式的期刊论文是在一年多前,碰巧是他失踪前夕。
这篇论文并未见刊,但在某个学术期刊归档网站上可以查到这篇论文的相关信息,比如投稿日期,初审日期,拟定标题以及概述等。
只见在文章摘要一栏里,刘岚清这样写道: 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研究与考证,我认为在我国藏区山南地区与不丹边境曾经诞生过一种有别于藏传佛教的信仰。
目前有关该信仰的资料极其稀少,内容也几乎只存在于该地区口耳相传的民俗传说中,其中以门巴族保留的故事相对完整。
尽管如此,我仍旧相信它并非藏传佛教的诸多派系中的任何一支,其或许是该地区古老的原始苯教的雏形。
另外,该信仰所信奉的神或许是对「生命的起源与归宿」这一命题的最终解答。
若只看前半部分,这或许是一个能在民俗学界掀起轩然大波的定论。
如果是真的,那么刘岚清的研究结果将相当有价值。
偏偏他后半段的内容实在是过于离经叛道,以至于衬托得他前面的论述更像是一个疯子的妄言。
这也就不奇怪,为何这篇论文连第一轮审核都没有通过。
但舒乔却对此产生了兴趣,因为根据他之前阅读的论文看,刘岚清看上去并不是迷信的人。
所以他非常好奇这人是如何得出这种结论的,而在他写出这篇论文前的那段空白的时间里,是否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刘岚清在研究上的态度展现出如此大的转变。
可惜的是,网站没有更多关于这篇论文的详细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舒乔挑了一位多年前便任职于T大民俗研究院,并且目前正在带本科课程的教授,趁对方上课时进到教室里听课。
比起真正的民俗研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更侧重于文化人类学,讨论的基本是各种社会构成与发展的理论,比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文化相对论等。
课后他把这位姓徐的教授喊住,先是请教了几个和课堂有关的问题,然后借着这个话头,问:“徐教授,之前我读过几篇我校民俗研究院刘岚清教授的论文,对他的研究课题非常感兴
不过他的研究进度变得非常缓慢,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发过任何正式的论文,只有零星几篇调查报告和几次出席研讨会的记录。
而刘岚清最后一次投递正式的期刊论文是在一年多前,碰巧是他失踪前夕。
这篇论文并未见刊,但在某个学术期刊归档网站上可以查到这篇论文的相关信息,比如投稿日期,初审日期,拟定标题以及概述等。
只见在文章摘要一栏里,刘岚清这样写道: 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研究与考证,我认为在我国藏区山南地区与不丹边境曾经诞生过一种有别于藏传佛教的信仰。
目前有关该信仰的资料极其稀少,内容也几乎只存在于该地区口耳相传的民俗传说中,其中以门巴族保留的故事相对完整。
尽管如此,我仍旧相信它并非藏传佛教的诸多派系中的任何一支,其或许是该地区古老的原始苯教的雏形。
另外,该信仰所信奉的神或许是对「生命的起源与归宿」这一命题的最终解答。
若只看前半部分,这或许是一个能在民俗学界掀起轩然大波的定论。
如果是真的,那么刘岚清的研究结果将相当有价值。
偏偏他后半段的内容实在是过于离经叛道,以至于衬托得他前面的论述更像是一个疯子的妄言。
这也就不奇怪,为何这篇论文连第一轮审核都没有通过。
但舒乔却对此产生了兴趣,因为根据他之前阅读的论文看,刘岚清看上去并不是迷信的人。
所以他非常好奇这人是如何得出这种结论的,而在他写出这篇论文前的那段空白的时间里,是否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刘岚清在研究上的态度展现出如此大的转变。
可惜的是,网站没有更多关于这篇论文的详细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舒乔挑了一位多年前便任职于T大民俗研究院,并且目前正在带本科课程的教授,趁对方上课时进到教室里听课。
比起真正的民俗研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更侧重于文化人类学,讨论的基本是各种社会构成与发展的理论,比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文化相对论等。
课后他把这位姓徐的教授喊住,先是请教了几个和课堂有关的问题,然后借着这个话头,问:“徐教授,之前我读过几篇我校民俗研究院刘岚清教授的论文,对他的研究课题非常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