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第2页
储已有十年,太子无大错,不可废立。
兴许天后将禁军交给盛元公主,却不交给赵王,就是怕扶植赵王太明显,才退而求其次,改为扶植盛元公主。
朝中谁不知盛元公主和天后同气连枝,只要天后拥立赵王,盛元公主带着禁军给赵王开道,到时候,兵权还不是在赵王手中。
殿下,您不能再退让了。
” 李善皱眉,说:“或许不至于此。
赵王从小就对政治没兴趣,他搬出宫后日日吟诗作赋,从未插手官场。
或许,赵王并不想夺位。
” 太子少师被气得梗住,太子妃在旁悠悠接话:“殿下,您怎知赵王是真的没兴趣,而不是做戏骗人?何况,就算赵王真的无意大宝,那他的臣子亲信呢?” “是啊。
”太子少师接道,“赵王不喜政务,说不定正和天后心意。
赵王一来身体康健,二来根基浅薄,三来对天后言听计从。
如果赵王登基,天后可以继续把控朝堂,赵王没多少可用的人,少不得继续倚仗天后和盛元公主。
这对赵王、天后和盛元公主来说,都是双赢之局。
殿下,你不可不防啊。
” 李善的表情严峻起来。
东宫是一个小朝廷,一切配置都比照皇帝减幅设立。
皇帝有三省六部,李善也有自己的中书省、门下省,只不过换了个名字,规模大大缩小。
皇帝出行有禁军,太子同样有自己的亲兵。
太子十年积累下的政治力量不容小觑,何况储君毕竟是民心所向,礼法正统。
如果换李善登基,东宫这一套小班子绝不肯将权力让给天后,而李善和天后政治理念不同,国家大事未必能达成共识。
到时候太子有礼法和朝臣双重依仗,天后和太子抗衡,未必能赢。
相比之下,李怀就好操纵多了,至少身体健康这一点就是压倒性的优势。
反正登上皇位的都是天后的儿子,那天后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听话的呢? 李善沉默。
这些年他待人以善,如果是其他皇子,李善有自信兄弟姐妹会支持他,而不会倒戈旁人。
但如果那个人是他的亲弟弟呢? 李常乐,李朝歌,甚至天后,会支持谁? 李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李常乐和李怀从小一起长大,两个人玩的不分你我,如果非要二选一,李常乐一定倾向李怀。
天后感情上更疼爱小儿子,政治上更偏向没有根基的李怀,天后会选择谁无需怀疑。
这里面唯一的变数是李朝歌。
李善迟疑着说道:“盛元刚刚回朝,和兄弟姐妹都不熟。
她素来聪慧,未必会掺和这趟浑水。
” 太子妃摇头,了然地看着太子道:“殿下,你此言差矣。
如果盛元公主倾向东宫,为何这段时间从未来东宫探望过殿下?就算她是为了避嫌,那三日前上阳宫宴,她大可以找我私下解决三郎的事,为什么非要在众人面前狠狠落卢家的颜面?殿下,人心难测,你切不可心慈手软啊。
” 李善很不愿意相信这件事,但是又觉得无从辩驳。
是啊,如果李朝歌真的站在他这一边,七月十四那天就不会踹断卢三郎的骨头。
这完全不是想要结盟的做法。
长孙家、裴家也没有表态。
对于长孙家而言,上位的无论是李怀还是李善,都和长孙家沾亲带故,他们完全没必要淌这滩浑水。
而裴家已和李常乐定亲,他们的选择,似乎也很明显。
李善一时陷入低落。
他的父亲扶持他只因为他嫡长子,而他的母亲、妹妹、舅公,都更喜欢他的弟弟。
其实李善也觉得李怀很好,至少作为儿子,比他合格多了。
太子少师见李善情绪低落,连忙劝道:“殿下,你勿要灰心丧气,你才是礼法正统,朝臣都是站在殿下这边的。
只要圣人一日不改变心意,殿下就是一日储君。
如今唯一的阻碍,是天后。
” 这一系列争端,说白了并非李善、李怀兄弟相争,而是东宫和天后两个利益集团的抗争。
这件事李善如何不知?可是,那是他的母亲,他能怎么办? 李善沉沉叹气,
兴许天后将禁军交给盛元公主,却不交给赵王,就是怕扶植赵王太明显,才退而求其次,改为扶植盛元公主。
朝中谁不知盛元公主和天后同气连枝,只要天后拥立赵王,盛元公主带着禁军给赵王开道,到时候,兵权还不是在赵王手中。
殿下,您不能再退让了。
” 李善皱眉,说:“或许不至于此。
赵王从小就对政治没兴趣,他搬出宫后日日吟诗作赋,从未插手官场。
或许,赵王并不想夺位。
” 太子少师被气得梗住,太子妃在旁悠悠接话:“殿下,您怎知赵王是真的没兴趣,而不是做戏骗人?何况,就算赵王真的无意大宝,那他的臣子亲信呢?” “是啊。
”太子少师接道,“赵王不喜政务,说不定正和天后心意。
赵王一来身体康健,二来根基浅薄,三来对天后言听计从。
如果赵王登基,天后可以继续把控朝堂,赵王没多少可用的人,少不得继续倚仗天后和盛元公主。
这对赵王、天后和盛元公主来说,都是双赢之局。
殿下,你不可不防啊。
” 李善的表情严峻起来。
东宫是一个小朝廷,一切配置都比照皇帝减幅设立。
皇帝有三省六部,李善也有自己的中书省、门下省,只不过换了个名字,规模大大缩小。
皇帝出行有禁军,太子同样有自己的亲兵。
太子十年积累下的政治力量不容小觑,何况储君毕竟是民心所向,礼法正统。
如果换李善登基,东宫这一套小班子绝不肯将权力让给天后,而李善和天后政治理念不同,国家大事未必能达成共识。
到时候太子有礼法和朝臣双重依仗,天后和太子抗衡,未必能赢。
相比之下,李怀就好操纵多了,至少身体健康这一点就是压倒性的优势。
反正登上皇位的都是天后的儿子,那天后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听话的呢? 李善沉默。
这些年他待人以善,如果是其他皇子,李善有自信兄弟姐妹会支持他,而不会倒戈旁人。
但如果那个人是他的亲弟弟呢? 李常乐,李朝歌,甚至天后,会支持谁? 李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李常乐和李怀从小一起长大,两个人玩的不分你我,如果非要二选一,李常乐一定倾向李怀。
天后感情上更疼爱小儿子,政治上更偏向没有根基的李怀,天后会选择谁无需怀疑。
这里面唯一的变数是李朝歌。
李善迟疑着说道:“盛元刚刚回朝,和兄弟姐妹都不熟。
她素来聪慧,未必会掺和这趟浑水。
” 太子妃摇头,了然地看着太子道:“殿下,你此言差矣。
如果盛元公主倾向东宫,为何这段时间从未来东宫探望过殿下?就算她是为了避嫌,那三日前上阳宫宴,她大可以找我私下解决三郎的事,为什么非要在众人面前狠狠落卢家的颜面?殿下,人心难测,你切不可心慈手软啊。
” 李善很不愿意相信这件事,但是又觉得无从辩驳。
是啊,如果李朝歌真的站在他这一边,七月十四那天就不会踹断卢三郎的骨头。
这完全不是想要结盟的做法。
长孙家、裴家也没有表态。
对于长孙家而言,上位的无论是李怀还是李善,都和长孙家沾亲带故,他们完全没必要淌这滩浑水。
而裴家已和李常乐定亲,他们的选择,似乎也很明显。
李善一时陷入低落。
他的父亲扶持他只因为他嫡长子,而他的母亲、妹妹、舅公,都更喜欢他的弟弟。
其实李善也觉得李怀很好,至少作为儿子,比他合格多了。
太子少师见李善情绪低落,连忙劝道:“殿下,你勿要灰心丧气,你才是礼法正统,朝臣都是站在殿下这边的。
只要圣人一日不改变心意,殿下就是一日储君。
如今唯一的阻碍,是天后。
” 这一系列争端,说白了并非李善、李怀兄弟相争,而是东宫和天后两个利益集团的抗争。
这件事李善如何不知?可是,那是他的母亲,他能怎么办? 李善沉沉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