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七月也被民间称为鬼月。
按照道家的说法,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七被视为复生之数,阳气灭绝七日以后,就可以复生。
而七月十四是双七之日,民间会在这一天祭祖、烧纸,宫里也会举办祭祀典礼。
皇帝安排的斋孤舞便是给孤魂野鬼施舍斋饭,以祈求这一年顺风顺水、国泰民安。
斋孤舞是祭祀舞,要设在阴气重的地方,皇帝便舍弃了富丽堂皇的礼堂,而是带着人设宴水榭。
跳舞的凉亭在最中央,周围绕着湖水,四面依地形环绕着大小不一的水榭,彼此用回廊相连。
宾客坐在湖岸水榭中,隔着一泓清水观赏歌舞。
舞台正对着的水榭高大华丽,这是皇帝、天后、吐蕃使者的座位,帝后座位之后按权力多寡、是否受宠分布座次,等主水榭坐满后,才轮到两边稍次的水榭。
在这种场合,座位便是地位的反映,谁位置离皇帝近,谁座次最靠前,便能看出来这段时间谁混的最好。
李朝歌的坐席还算不错,距离皇帝天后不远,而且靠近围栏,临水而坐,可以舒舒服服地看舞台,不必担心被前面的人遮挡。
众人依次坐好后,歌舞也开始了。
教坊司的乐伎们穿着绿色楮衣,脸上带着白色面具,口中念念有词,向四方鬼怪神灵祈祷来年平安。
李朝歌看了一会,余光轻轻一瞟,发现太子妃轻手轻脚从外面回来,提着衣裙坐下。
她动作很轻,并没有惊动前方的皇帝、天后,但却瞒不过李朝歌。
太子妃极力掩饰,但还是能看出来,她的脸色不好,头上发钗微乱,像是刚刚发过怒。
李朝歌想起被踹得没了半条命的卢三郎,轻轻一笑。
刚才卢家人应当来找太子妃了吧。
李朝歌不知道卢家人是怎么描述今日之事的,不过看太子妃的脸色,恐怕没少给李朝歌添油加醋。
依太子妃的立场,弟弟风风光光来参加宫廷宴会,结果眨眼间就变得出气多进气少。
若是因为什么大事便罢了,然而事情源头竟只是一个侍女。
哪个当姐姐的能接受弟弟只是摸了侍女一把,便被人打成半残? 太子妃恐怕要恨死李朝歌了。
李朝歌不甚在意,她端正坐桌案后,红裙堆积及地,衣袖压在裙摆上,端庄又盛大。
她面貌美艳,发髻上的步摇纹丝不动,眼睛中却带着凌厉锐气,远远看着如国色牡丹,艳压群芳。
在场美人并不少,有人柔媚如桃李,有人温婉如白莲,也有人甜美娇俏有如野菊,然而李朝歌却像牡丹,无论别人喜不喜欢,她都不会向你瞥来一眼,兀自开的美丽又霸气。
这才是帝国公主该有的风范。
自权势中盛放,不需要像其他女子一样做出娇媚纯真等态向当权者争宠,因为她就是权势。
宴会众人或多或少看向李朝歌的坐席,盛元公主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不好惹”的气息,他们惊叹于盛元公主的美丽,却不敢冒昧。
同僚察觉到顾明恪的动作,立刻凑过来问:“少卿,盛元公主很好看吧?” 顾明恪收回视线,冷淡道:“我没看。
” 他并非在看李朝歌的外表,他在用灵力观察李朝歌的伤势好了没有。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确实没看李朝歌。
同僚啧了一声,露出一种“我懂”的眼神,说道:“好好,少卿坐怀不乱,光风霁月,从不为女色所动。
不过也难怪,美人谁不喜欢看呢?你没见那几个吐蕃人眼睛都直了,这才是大唐明珠的气魄啊。
” 同僚说完,许久不见顾明恪应和。
他回头扫了一眼,见顾明恪脸色淡淡,眼神却不太高兴。
同僚以为顾明恪被他揭穿了心思,正恼羞成怒,于是没有放在心上,继续感叹道:“可惜明珠虽美,也要有命消受。
听说今日卢家的郎君只是对盛元公主身边的侍女
按照道家的说法,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七被视为复生之数,阳气灭绝七日以后,就可以复生。
而七月十四是双七之日,民间会在这一天祭祖、烧纸,宫里也会举办祭祀典礼。
皇帝安排的斋孤舞便是给孤魂野鬼施舍斋饭,以祈求这一年顺风顺水、国泰民安。
斋孤舞是祭祀舞,要设在阴气重的地方,皇帝便舍弃了富丽堂皇的礼堂,而是带着人设宴水榭。
跳舞的凉亭在最中央,周围绕着湖水,四面依地形环绕着大小不一的水榭,彼此用回廊相连。
宾客坐在湖岸水榭中,隔着一泓清水观赏歌舞。
舞台正对着的水榭高大华丽,这是皇帝、天后、吐蕃使者的座位,帝后座位之后按权力多寡、是否受宠分布座次,等主水榭坐满后,才轮到两边稍次的水榭。
在这种场合,座位便是地位的反映,谁位置离皇帝近,谁座次最靠前,便能看出来这段时间谁混的最好。
李朝歌的坐席还算不错,距离皇帝天后不远,而且靠近围栏,临水而坐,可以舒舒服服地看舞台,不必担心被前面的人遮挡。
众人依次坐好后,歌舞也开始了。
教坊司的乐伎们穿着绿色楮衣,脸上带着白色面具,口中念念有词,向四方鬼怪神灵祈祷来年平安。
李朝歌看了一会,余光轻轻一瞟,发现太子妃轻手轻脚从外面回来,提着衣裙坐下。
她动作很轻,并没有惊动前方的皇帝、天后,但却瞒不过李朝歌。
太子妃极力掩饰,但还是能看出来,她的脸色不好,头上发钗微乱,像是刚刚发过怒。
李朝歌想起被踹得没了半条命的卢三郎,轻轻一笑。
刚才卢家人应当来找太子妃了吧。
李朝歌不知道卢家人是怎么描述今日之事的,不过看太子妃的脸色,恐怕没少给李朝歌添油加醋。
依太子妃的立场,弟弟风风光光来参加宫廷宴会,结果眨眼间就变得出气多进气少。
若是因为什么大事便罢了,然而事情源头竟只是一个侍女。
哪个当姐姐的能接受弟弟只是摸了侍女一把,便被人打成半残? 太子妃恐怕要恨死李朝歌了。
李朝歌不甚在意,她端正坐桌案后,红裙堆积及地,衣袖压在裙摆上,端庄又盛大。
她面貌美艳,发髻上的步摇纹丝不动,眼睛中却带着凌厉锐气,远远看着如国色牡丹,艳压群芳。
在场美人并不少,有人柔媚如桃李,有人温婉如白莲,也有人甜美娇俏有如野菊,然而李朝歌却像牡丹,无论别人喜不喜欢,她都不会向你瞥来一眼,兀自开的美丽又霸气。
这才是帝国公主该有的风范。
自权势中盛放,不需要像其他女子一样做出娇媚纯真等态向当权者争宠,因为她就是权势。
宴会众人或多或少看向李朝歌的坐席,盛元公主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不好惹”的气息,他们惊叹于盛元公主的美丽,却不敢冒昧。
同僚察觉到顾明恪的动作,立刻凑过来问:“少卿,盛元公主很好看吧?” 顾明恪收回视线,冷淡道:“我没看。
” 他并非在看李朝歌的外表,他在用灵力观察李朝歌的伤势好了没有。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确实没看李朝歌。
同僚啧了一声,露出一种“我懂”的眼神,说道:“好好,少卿坐怀不乱,光风霁月,从不为女色所动。
不过也难怪,美人谁不喜欢看呢?你没见那几个吐蕃人眼睛都直了,这才是大唐明珠的气魄啊。
” 同僚说完,许久不见顾明恪应和。
他回头扫了一眼,见顾明恪脸色淡淡,眼神却不太高兴。
同僚以为顾明恪被他揭穿了心思,正恼羞成怒,于是没有放在心上,继续感叹道:“可惜明珠虽美,也要有命消受。
听说今日卢家的郎君只是对盛元公主身边的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