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第2页
少背条人命。
” 谭桢这样的国君,在这个世道里其实也是少数。
没有这场攻谭之战,她在继承国君之位后或许会成为一名名扬天下的仁君。
“受教了。
”商悯垂下眼眸。
不是受教于谭桢的话语,而是她因谭桢所说的话,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以来到底在纠结什么。
到底该不该牺牲少数人而保多数人,这个问题没有悬念,也没有余地。
不管是商悯、谭桢、郑留,还是各国诸侯,他们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即,牺牲少数人。
该不该牺牲?于道德上讲当然是不该。
要不要去做?从现实层面讲依然要做。
不这样做,便连多数人也保不了了。
商悯困于这个问题许久,是因为她不知道在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
她可以做出这个选择,然而做出选择之后呢?她会想起因她而死的几万乃至几十万亡魂吗?能够在夜晚安然入睡吗? 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商悯得不出答案。
她去问马思山,去问谭桢,想要知道她们在做出这样的选择后是否承受了内心的煎熬,是否因那些人命而陷入困顿。
马思山的答案是不会。
谭桢的答案是会,但是少。
普通人不会面临如此抉择。
根本原因不是他们没这个格局,没这个器量,而是他们连活着都费劲,不具备登上决策者位置的条件。
这世上向来是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命运,国君来决定民众的命运。
本不该这样,可是世事如此,时势如此。
商悯、谭桢,既被动,却也极其主动地走到了主导者的位置上。
这是她们的身份赋予她们的责任和束缚,也是她们在自身信念支撑下所做出的抉择。
以商悯所处的位置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做错了选择,而是不敢做选择。
犹豫怯懦,往往会把两边人的性命都埋葬进去。
如果这一切只是国与国
” 谭桢这样的国君,在这个世道里其实也是少数。
没有这场攻谭之战,她在继承国君之位后或许会成为一名名扬天下的仁君。
“受教了。
”商悯垂下眼眸。
不是受教于谭桢的话语,而是她因谭桢所说的话,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以来到底在纠结什么。
到底该不该牺牲少数人而保多数人,这个问题没有悬念,也没有余地。
不管是商悯、谭桢、郑留,还是各国诸侯,他们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即,牺牲少数人。
该不该牺牲?于道德上讲当然是不该。
要不要去做?从现实层面讲依然要做。
不这样做,便连多数人也保不了了。
商悯困于这个问题许久,是因为她不知道在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
她可以做出这个选择,然而做出选择之后呢?她会想起因她而死的几万乃至几十万亡魂吗?能够在夜晚安然入睡吗? 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商悯得不出答案。
她去问马思山,去问谭桢,想要知道她们在做出这样的选择后是否承受了内心的煎熬,是否因那些人命而陷入困顿。
马思山的答案是不会。
谭桢的答案是会,但是少。
普通人不会面临如此抉择。
根本原因不是他们没这个格局,没这个器量,而是他们连活着都费劲,不具备登上决策者位置的条件。
这世上向来是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命运,国君来决定民众的命运。
本不该这样,可是世事如此,时势如此。
商悯、谭桢,既被动,却也极其主动地走到了主导者的位置上。
这是她们的身份赋予她们的责任和束缚,也是她们在自身信念支撑下所做出的抉择。
以商悯所处的位置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做错了选择,而是不敢做选择。
犹豫怯懦,往往会把两边人的性命都埋葬进去。
如果这一切只是国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