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 > 第48章

第48章

目录
    所以撇开这些她看不入眼的东西后,再去看桑晓晓。

     她发现年轻人有才华,说话透着底蕴且有趣。

     尤其是当她一本正经说“喜欢和老年人做朋友”,转头又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碧玉》是什么,就让人觉得格外好笑。

     就像是真有这么一个朋友,不分好坏,先站了自己这边护短了再问细节。

    道德上或许不理性说不过去,可心底里就挺高兴。

     陶主编笑着细说:“《碧玉》呢,是想要出给年轻女孩子看的杂志。

    妇女能顶一片天,现在都提倡计划生育。

    姑娘家一生当然不能只有结婚生孩子,得知识和精神上都跟上大众。

    也得啊,坚持革命精神。

    ” 桑晓晓转头又问刚进门的编辑:“杂谈报呢?我看看。

    我们小河村门口也没有。

    不是很流行吧。

    ” 一群人哄笑。

     村门口的店肯定卖的是最大众的报刊和杂志,最多再来点封面吸引人眼球的。

    杂谈报这种观念性强,多以辩论表达个人想法的报纸,农村小卖部一般是没有的。

     这和流行不流行没什么关系,受众不同。

     他们这群人其实嘴上说着嫌着,其实也会买来看看。

    到桑晓晓这儿听起来,杂谈报和《碧玉》成一个级别了。

     刚进门的编辑把手上的杂谈报递给桑晓晓:“哎,说话犀利点,不大好听。

    看看笑笑就过。

    这真计较起来的人,下两期说不定就能见着了。

    人啊转头指不定炮轰起这期的作者。

    ” 说着呢,大家又笑起来了。

     桑晓晓接过报纸,确实很快看到了说《碧玉》的。

     杂谈报写这篇文章的人,不管是放在现下还是放到几十年后,都属于很敢写的。

    通篇一眼看过去,便是这也陈旧需要改革,那也陈词滥调只知道照本宣科。

     《碧玉》当成典例,便被拉出从头批判到脚。

    《碧玉》里想传递的科普知识量太大。

    懂一点的人会想多学些,那就看看,但挑拣着看,专程买不合算。

    不懂的人连碰都不会碰。

     杂谈报写着:“《碧玉》的创办是一群知识分子在小众狂欢,居高临下,自我陶醉,犹如空中楼阁,半点没踩到实地。

    ” 说得其实很有道理,大概看的人不少,只是剑走极端。

    她见了陶主编,又看了这篇文章,几乎能从陶主编的言辞和文章字里行间看出,人出自本心真是为了年轻姑娘朝前进的,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