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当年明月--合集打包 > 第267章

第267章 第3页

目录
    老家隐居,但国家并没有忘记他,朝廷曾多次下旨,希望他回朝中为国效力。

     可严嵩拒绝了,他已经过了守制期,却仍拒不入朝,只因为另一个理由: “奸人当道,在下不堪与之为伍!” 他口中的奸人,就是当年红得发紫的钱宁和江彬,严嵩有他自己的骨气:宁可不当官,也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那时的严嵩,是一个正直的人。

     但隐居十年之后,他终究还是答应了一个人的邀约,再次出山为官。

    并非是他出尔反尔,只是因为这个人他无法拒绝。

     此人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

     在严嵩看来,杨廷和是朝廷的支柱,在杨廷和看来,严嵩是难得的人才,而更为重要的是,十年前(弘治十八年1505)的那次会试,点中严嵩卷子,对其赞扬有加,并成为他老师的人正是杨廷和先生。

     杨先生真可算得上是个有眼力的人,因为十七年后(嘉靖二年1523)的殿试中,他还夸奖过另一位新科进士,断定此人必成大器,之后还大力提拔。

     看来这个世界确实很小,因为这位幸运者的名字叫做徐阶。

     正德十一年(1516),严嵩再次出山。

     论资排辈是官场的优良传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严嵩的境遇并不太好,所谓“任你通天大才,只有推倒重来”,他先进了翰林院,却只干了个编修(翰林院的低级官员),一年多啥也没混出来。

     但人生总是充满变数的,正德三年(1518),严嵩得到了一份差事传旨。

     这就是传说中的钦差,虽说是个体力活,不过能到地方上摆摆威风,混吃混喝,也算不错,于是严嵩乐颠颠地上路了。

     然而事实证明,这趟所谓的钦差,实际上是个苦差。

     严嵩十分尽责地完成了使命,然后一路往回赶,但上天似乎还没玩够,他又一次在错误的时间,将严嵩送到了一个错误的地点。

     具体说来,当时严嵩先生所处的环境如下: 时间: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