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当年明月--合集打包 > 第202章

第202章 第3页

目录
    屈辱中等待着。

     【变数】 刘瑾打算做几件好事。

     这倒也不稀奇,因为他坏事做的太多,自然就想干点好事了,一个人干一件坏事不难,但要一辈子只干坏事,真的很难很难。

     更重要的是,他逐渐发现自己的名声越来越臭,而张彩和他的一次谈话也坚定了他的决心。

     “刘公公,你不要再收常例了。

    ” 所谓常例,是刘瑾的一个特殊规定,每一个进京的省级官员,汇报工作完毕后必须向他缴纳上万两银子,如果有没交的,等他回家时,没准撤职文书已经先到了。

     进京汇报工作的各位高官们虽然很有钱,但几万两银子一时之间到哪里去弄呢?可是刘公公是不能得罪的,无奈之下,很多人只有向京城的人借高利贷,回去再用国库的钱来还。

     可是张彩直截了当地告诉刘瑾,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捞钱方法。

     刘瑾又懵了,用此方法,每次都可以收很多钱,而且简单快捷,怎么能说愚蠢呢? 看着这个不开窍的家伙,张彩气不打一处来,他明确地指出,你收每个官员几万两,似乎很多,可你要知道,这些家伙都是贪污老手,他们不会自己出这笔钱,却可以借机在自己的省里收几倍的钱,当然了,都是打着你的名号,说是给你进贡,这样刘公公你的恶劣声名很快就会传遍全国。

     刘瑾这才恍然大悟。

     “这帮混蛋,打着我的名号四处捞钱,真是岂有此理!” 刘公公的愤怒是有道理的,小贪官们借用了他这个大贪官的名誉权,却不交使用费和专利费,应该愤怒,确实应该好好地愤怒一下。

     愤怒之余的刘公公立刻下令,取消常例,并且追查地方贪污官员。

     这算是刘公公干的第一件“好事”。

     不久之后,刘公公决定搞点创新,他分析了一下国家经济状况,意外地找到了一个漏洞,他灵机一动,决定再干一件“好事”。

     也许是对这件事情太有把握,他决定直接上奏皇帝,不再如往常那样,先听听张彩的意见。

     于是他最终死在了这件事上。

     第二天,他独自上朝,在文武百官面前向朱厚照提出了这件事情: “陛下,应该整理军屯了。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