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当年明月--合集打包 > 第197章

第197章

目录
    然后禅师缓缓地低下了头,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回答并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

     王守仁站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个惭愧的人,严肃地说道: “想念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好羞愧的,这是人的本性啊!” 听到这句话的禅师并没有回应,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他庄重地向王守仁行礼,告辞而去。

    第二天,他收拾行装,舍弃禅师的身份,还俗回家去探望自己的母亲。

     寺庙的主持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上门求佛的人竟然把自己的禅师劝回了家,要让他再待上几天,只怕自己这里就要关门了,便连忙把王大人请出了庙门。

     王守仁并不生气,因为在这里,他终于领悟了一条人世间的真理: 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转折】 正是从那一天起,王守仁意识到:朱熹可能是错的。

     他开始明白,将天理和人心分开是不对的,人虽然有着种种的欲望,但那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所谓的天理来压制绝不可能有任何效果。

     王守仁并不知道,经过十几年的思考和求索,他已经在无意识中突破了朱圣人的体系,正向着自己那宏伟光辉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

     可要想走到这条圣贤之路的终点,他还必须找到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疑团的答案“理”。

     虽然他不赞成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也不认可人心和天理的分离,但“理”毕竟还是存在的,只有找到这个神秘的“理”,他才能彻底击溃朱熹的体系,成就自己的圣贤之路。

     可是“理”在哪里呢? 这又不是猪肉排骨,上对门王屠户那里花几文钱就能买到,奇珍异宝之类的虽然不容易搞到,但毕竟还有个盼头。

    可这个“理”看不见摸不着,连个奋斗方向都没有,上哪儿找去? 于是唯一的方法只剩下了“格”。

    王守仁只能相信程颐老师的话了,今天“格”一个,明天“格”一个,相信总有一天能“格”出个结果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啥都没有“格”出来,王守仁十分苦恼,他开始意识到可能是方法不对,可他也没有别的法子,只能整日冥思苦想,但无论如何,他依然坚定地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是能够成功的。

     因为他隐约地感觉到,自己已经接近了那个最终疑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