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当年明月--合集打包 > 第193章

第193章

目录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 在先生们看来,这是一首荒谬不经的打油诗,王华看过之后却思索良久,叫来了王守仁,问了他一个问题: “书房很闷吗?” 王守仁点了点头。

     “跟我去关外转转吧。

    ” 王华所说的关外就是居庸关,敏锐的他从这首诗中感觉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玄妙,他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这个儿子非同寻常,书房容不下他,王华便决定带他出关去开开眼界。

     这首诗的名字是《蔽月山房》,作者王守仁,时年十二岁。

    这也是他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此诗看似言辞幼稚,很有打油诗的神韵,但其中却奥妙无穷。

    山和月到底哪个更大,这个十二岁的少年用他独特的思考观察方式,给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

     他的这种思维模式,后世有人称之为辩证法。

     王华做出了一个不寻常的承诺。

    当时的居庸关外早已不是朱棣时代的样子,蒙古骑兵经常出没,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出关,是一件极其冒险的事情。

    但王华经过考虑,最终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不久之后,他就为自己的这个决定追悔莫及。

     在居庸关外,年少的王守仁第一次看到了辽阔的草原和大漠,领略了纵马奔腾的豪情快意,洪武年间的伟绩,永乐大帝的神武,那些曾经的风云岁月,深深地映入了他的心中。

     一颗种子开始在他的心中萌芽。

     王华原本只是想带着儿子出来转转,踩个点而已,可王守仁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大吃一惊。

     不久之后的一天,王守仁一反常态,庄重地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地对他爹说: “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 据查,发言者王守仁,此时十五岁。

     王华沉默了,过了很久,才如梦初醒,终于做出了反应。

     他十分激动地顺手拿起手边的书(一时找不到称手的家伙),劈头盖脸地向王守仁打去,一边打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