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当年明月--合集打包 > 第136章

第136章 第2页

目录
    把王振的同党们打死吗? 大臣们有的仍然怒发冲冠,破口大骂王振。

     也有人不知前路如何,杀掉这三个人会不会遭到报复,只是呆呆地坐在地上。

     更多的人则是拥到朱祁钰面前,向他要人,让他下令。

     大臣的行为固然出气,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自己靠近。

     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马顺的身份。

     毛贵和王长随不过是宦官而已,但马顺却是锦衣卫指挥,我们说过,锦衣卫不但是特务机关,还担任皇帝的警卫。

     大臣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当着锦衣卫的面打死了他们的长官,为什么这些锦衣卫却毫无行动呢? 这是因为还有一个人在场朱祁钰。

     朱祁钰是当前的摄政,如果没有他的命令,锦衣卫是绝对不敢乱来的,但如果他不说句话就此退朝的话,大臣们的生命安全就很难保证了,因为局势混乱,而锦衣卫中有很多王振的同党(王山就是锦衣卫同知),大臣们打死马顺是自发行为,那么难保没有几个像王竑一样的锦衣卫站出来,在王振同党的指挥下,打死几个大臣,这似乎也可以理解为自发行为。

     此时朱祁钰正打算做这样的事情,他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缓过神来,明白了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着这些几近疯狂的大臣和血肉横飞的场面,他害怕了。

     朱祁钰选择了逃走,他要逃到宫里去。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朱祁钰真地走了,那么锦衣卫和王振的同党很可能会动手,马顺虽然功夫不怎么样,但他手下的锦衣卫要收拾这些文官还是很轻松的。

     但此时群臣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还在不断的哭、骂,要朱祁钰给王振定罪。

     只有一个人保持了冷静的头脑,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

     这个人正是于谦。

     于谦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并没有参加斗殴,虽然他也很恨马顺等人,但他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他只是旁观者和思考者。

     他十分清楚,人已经打死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要朱祁钰下令,但这位摄政已经被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