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当年明月--合集打包 > 第101章

第101章 第2页

目录
    ,实在过不下去了。

    杨士奇主动找到他,问他有没有读过四书,这个人虽然穷点,学问还是有的,便回答说读过。

    杨士奇当即表示,自己可以把教的学生分一半给他,并将教书的报酬也分一半给他。

     他的这位朋友十分感动,因为他知道,杨士奇也有母亲要养,家境也很贫穷,在如此的情况下,竟然还能这样仗义,实在太不简单。

     少了一半收入的杨士奇回家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他本以为母亲会不高兴,毕竟本来已经很穷困的家也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母亲却十分高兴地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做,不枉我养育你成人啊!” 是的,穷人也是有尊严和信义的,正是因为有这样明理的母亲,后来的杨士奇才能成为一代名臣。

     杨士奇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在困难中不断努力,在贫困中坚持信念,最终成就事业。

     人穷,志不可短! 没有功名的杨士奇仕途并不顺利,他先在县里做了一个训导(类似今天的县教育局官员),训导是个小官,只是整天在衙门里混日子,可杨士奇做官实在很失败,他连混日子都没有混成。

     不久之后,杨士奇竟然在工作中丢失了学印,在当年那个时代,丢失衙门印章是一件很大的事,比今天的警察丢枪还要严重得多,是有可能要坐牢的。

    此时,杨士奇显示了他灵活的一面。

     如果是方孝孺丢了印,估计会写上几十份检讨,然后去当地政府自首,坐牢时还要时刻反省自己,杨士奇没有这么多花样,他直接就弃官逃跑了。

     杨士奇还真不是书呆子啊。

     之后逃犯杨士奇流浪江湖,他这个所谓逃犯是应该要画引号的,因为县衙也不会费时费力来追捕他,说得难听一点,他连被追捕的价值都不具备,此后二十多年,他到处给私塾打工养活自己,值得欣慰的是,长年漂泊生活没有让他变成二混子,在工作之余,他继续努力读书,其学术水平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在度过长期学习教书的流浪生活后,杨士奇终于等到了他人生的转机。

     建文二年(1400),建文帝召集儒生撰写《太祖实录》,三十六岁的杨士奇由于其扎实的史学文学功底,被保举为编撰。

     在编撰过程中,杨士奇以深厚的文史才学较好地完成了工作,并得到了此书主编方孝孺的赞赏,居然一举成为了《太祖实录》的副总裁。

     永乐继位后,杨士奇真正得到了重用,他与解缙等人一起被任命为明朝首任内阁七名成员之一,自此之后,他成为了朱棣的重臣。

     与解缙相同,他也不是个安分的人,此后不久,他卷入了立太子的纷争,他和解缙都拥护朱高炽,但与解缙不同的是,他要聪明得多。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他为人十分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