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当年明月--合集打包 > 第81章

第81章 第2页

目录
    遗产,并在六百多年后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当之无愧。

     【修书】 说起修书这件事,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吧,把自己的努力化为书籍确实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而对于某些没有能力写书的人而言,要出版一本书还是有办法的。

    比如我原先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的一些教务人员(不教书的)眼红教研室的人出书,想写书却没本事,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到四处抄来一些名人名言,居然搞出了一本书出版。

    当然,其销量也是可以预料的。

     说来很难让人相信,早在几百年前的朱棣时代,也有人做过一件类似的事情,做这件事情的就是朱棣。

     我们之前说过,朱棣文化修养有限,他自己应该是写不出什么传世名著的,所以他只能指示手下的人修书,其目的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哪个皇帝不想青史留名呢?以往的很多皇帝修了很多书,修书其实是一件并不稀罕的事情,但朱棣确实是个雄才大略的人。

    他要修的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书,他要做的是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我要修一部古往今来最齐备,最完美、最优秀的书,要让千年之后的人们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和荣耀!” 他做到了,他修成了一部光耀史册,流芳千古的伟大书籍永乐大典。

     但就如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他只是一个决策者,无论决策多么英明,没有人执行也是不行的,按照朱棣的构想,他要修一部包含有史以来所有科目,所有类别的大典,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担任总编官,这个人必须有广博的学问、清晰的辨别能力、无比的耐心、兼容并包的思想。

     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实在是很难找的,但值得庆幸的是,朱棣也确实找到了一个这样的人。

     而这个人的一生也和永乐大典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命运如同永乐大典这部书一样,跌宕起伏,却又充满传奇。

     所以,在我们介绍永乐大典之前,必须先介绍这位伟大的总编官。

     【命运】 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锦衣卫指挥纪纲下达了一道奇怪的命令,他要请自己牢里的一个犯人吃饭。

    这可是一条大新闻,纪纲是朱棣的红人,锦衣卫的最高统帅,居然会屈尊请一个囚犯吃饭,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这位囚犯欣然接受了邀请,但饭局开张的时候,纪纲并没有来,只是让人拿了很多酒给这位囚犯饮用,这位心事重重的囚犯一饮便停不住,他回想起了那梦幻般的往事,不一会便酩酊大醉。

     看他已经喝醉,早已接到指示的锦衣卫打开了大门,把他拖了出去。

     外面下着很大的雪,此时正是正月。

     这位囚犯被丢在了雪地里,在漫天大雪之时,在这纯洁的银白色世界里,在对往事的追忆和酒精的麻醉作用中,他迎来了死亡。

     这个囚犯就是被称为明代第一才子的解缙,永乐大典的主编者。

    这一年,他四十七岁。

     【起点】 解缙,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出生,江西吉安府人,自幼聪明好学,被同乡之人称为才子,大家都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

    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他一举考中了进士,由于在家乡时他的名声已经很大,甚至传到了京城,所以朱元璋对他也十分重视,百忙之中还抽空接见了他。

    朱元璋的这一举动让所有的人都认为,一颗政治新星即将升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