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当年明月--合集打包 > 第78章

第78章 第3页

目录
    出身,因为类似朱元璋那样白手起家打天下,开口就是“我本淮右布衣”,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人愿意做叫花子的,于是,亲生母亲被他扔到了脑后,马皇后成为了他的嫡母,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还会详细叙说。

     此外,他还指示手下人在实录中加入了大量小说笔法的描写,如朱元璋生前曾反复训斥朱标和朱允炆,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而对朱棣却总是赞赏有加,一看到朱棣就满面笑容,十分高兴。

    甚至在他死前,还反复询问朱棣的下落,并有意把皇位传给朱棣。

    但是由于奸诈的朱允炆等人的阴谋行为,合法的继承人朱棣并没有接到朱元璋的这一指示。

    于是,本该属于朱棣的皇位被无耻的剥夺了。

    这些内容读来不禁让人在极度痛恨朱允炆等奸邪小人之余,对朱棣终于能够夺得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感到欣慰,并感叹正义终究取得了胜利,好人是有好报的。

     当朱棣最终完成这两项工作时,他着实松了口气,不利于自己的言论终于被删除了,无数年后,这场靖难战争将被冠以正义的名号广为流传。

    但作为这段历史地见证人之一,朱棣心里很明白在那些篡改过的地方原本写着历史的真实。

    他把自己的父亲从坟墓里拖了出来,重新装扮一番,以证明自己的当之无愧。

     历史证明,朱棣失败了,他没有能够欺骗自己,也没有骗到后来的人,因为真正的史笔并不是史官手下的毛笔,而是人心。

     【功臣】 自欺欺人也好,自我安慰也好,毕竟皇位才是最现实的。

    在处理好继位的合法性问题后,下一步就是打赏功臣,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虽然历来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业已成后的功臣,但这些人毕竟在皇帝的大业中投入了大量资本,持有了股份,到了分红的时候把他们踢到一边,是不好收场的。

    毕竟任何董事局都不可能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

     这里也介绍一下明朝的封赏制度,大家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皇帝赏赐大臣的镜头,动不动就是“赏银一千两”,然后一个太监拿着一个放满银两的盘子走到大臣面前,大臣谢恩后拿钱回家。

    大致过程也是如此,但很多时候,电视剧的导演可能没有考虑过一千两银子到底有多重,在他们的剧情中,这些大臣们似乎都应该是在武校练过铁砂掌的,因为无论怎么换算,一千两银子都不是轻易用两只手捧得起来的。

    在此也提出建议,今后处理该类情节时,可以换个台词,比如“某某,我赏银一千两给你,用马车来拉!” 以上所说的赏银在封赏中只是小意思,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明白细水长流的道理。

    横财来得快去得快,真正靠得住的是长期饭票。

    在明朝,这张长期饭票就是封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