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明朝那些事儿 [精校出版]--当年明月--合集打包 > 第76章

第76章 第3页

目录
    他也算是朱棣夺得天下的功臣。

     虽然李景隆打过很多败仗,被人骂作草包饭桶,但毕竟在气节上没有什么问题。

    而其后来私通朱棣的行为却给他戴上了一顶新的帽子“内奸”。

    如果把靖难比作一场足球赛,李景隆原先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蹩脚的后卫踢进了乌龙球,而在他决定出卖自己的主人后,他就变成了一个打假球的人。

     至此,李景隆终于解下了自己的所有伪装,他不但不要脸,连面具也不要了。

    此后他在朱棣的统治下继续苟延残喘的活着,综合看来,他的一生是草包的一生,无耻的一生,如果李文忠知道自己生出了这样的儿子,可能会再气死一次。

     无耻的李景隆无耻的活了下去,并不奇怪,因为这正是他的生活方式。

     在这两个内奸的帮助下,朱棣的军队攻入了京城,江山易主。

     【气节】 所谓气节这样东西,平日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也经常被当作大棒来打别人,但真正的气节总是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

    而在这种时候,坚持气节的下场往往不会是鲜花和掌声。

     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在面对屠刀时体现出自己的气节。

     这种气节才是真正的勇气。

     朱允炆呆坐在宫中,他并非对这一天的到来毫无预料,但当它终于来临的时候,还是显得那么残酷,皇帝做不成了,老百姓也做不成了。

    走上了这条路,真的不能回头了。

     而此时他身边的谋臣已然不见踪影,那些平日高谈阔论的书呆子终于明白理论和实际是有差距的。

    在这最后的时刻,连齐泰和黄子澄也不见踪影。

    朱允炆彻底懂得了什么叫做众叛亲离,他愤怒的对着空旷的大殿喊道:“是你们这些人给我出的主意,事到临头却各自逃命!”但此时他的怒喝不会再有群臣的响应了,回应他的只有深邃大殿的回声。

     到这个时候,无论斥责谁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他回望着这座宫殿,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是一个人人向往尊崇的地方,生在帝王之家,何等显耀、何等荣光! 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非常熟悉,但身为皇子,他却对此地并无好感,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他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太多太大的压力。

    在他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怪物,他们不顾一切,使用各种阴谋手段,坑害、诬蔑、残害他人,只是为了一个目标权力。

     难道顶峰的风景就真的那么好吗?朱允炆苦笑,他深有体会,高处不胜寒啊,但是富有戏剧性的是,似乎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每个人都不理会它。

    他们仍然不断地向着顶峰爬去。

     烧掉这座宫殿吧,把它彻底毁掉! 朱允炆的抱怨和愤怒是有道理的,但他却低估了他的那些谋臣们的气节,齐泰和黄子澄以及许许多多的人没有逃跑,他们正在以一己之力挽救朝廷的危亡。

     齐泰在广德募兵,黄子澄在苏州募兵,练子宁、黄观在杭州募兵。

    这些书呆子们的行动虽然并不能真正挽救国家,但他们毕竟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所以在今天,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一群勇敢,有气节的人。

     齐泰和黄子澄先后被抓,并被处死,宁死不屈。

     黄观,我们之前提到过这个人,他就是明朝的另一个连中三元者,当时他的职务是右侍中。

     他的募兵没有多大效果,但在听到京城即将不保的消息后,他仍然坚持要到京城去,虽然他也明白这一去必无生理。

    但对于他而言,履行诺言,尽到职责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苟且偷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