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第2页
将本科论文修改成小论文寻求发表,第一次求助导师,并得到导师的有效意见。
两个来回下来,在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后,他将自己作为一作,导师作为通讯作者进行投稿。
投稿过程较为顺利,两位审稿人一个给的是小修,一个给的是大修,完成后第二轮,直接通过。
直到论文定稿前期刊再次确认作者,袁恒宇竟然发现,他和本硕两位导师的后面,还跟上了于冠朝的名字。
他当场在实验室质问于冠朝,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与他有何相干。
孰料于冠朝大言不惭表示,袁恒宇的实验数据经过了他的指导和实验室的设备,他成为作者其一,本也是实验室的某种传承。
袁恒宇初生牛犊,并不了解复杂的办公室政治和所谓的团队传统,但解铃还须系铃人,他认定导师是通讯作者,自然与导师相关,便去长信分析小论文上所有数据文献来源,与于冠朝划清界限,并坦荡抄送于冠朝。
导师当时对袁恒宇了解尚浅,仅有几次例会和文章指导的粗浅印象,允诺他会再询问调查。
可不久后见刊结果说明一切----于冠朝的名字仍未被删去。
见到木已成舟,袁恒宇知道顽抗无益,只对于冠朝更为戒备,开始严格记录区分于冠朝的每日分配工作量,与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数据。
而让导师另眼相看,则是在一年后的某次组会结束,袁恒宇就一个复现数据结果异常问题直接请教,并提出自己尝试调整后,优化的结果。
谁也没料到,正是缘于研一一年超出常人一倍时间的辛勤劳动,竟让导师注意到袁恒宇的学术潜力,他甚至开始直接邮件袁恒宇,与他探讨未来实验室的前瞻方向,建议袁恒宇深耕其中之一。
时间回到2022年寒假过后的第一次组会,众人正欲各自解散奔赴食堂的中午。
工作狂导师在散会时信手拈来问一句袁恒宇,ICCV文献复现进度何如,同样工作狂的袁恒宇立即公事公办、严阵以待。
倘若一个对人情世故有所知觉的人,此时必然搪塞一番,三两句话简单概括,留待下次与导师单独开会继续切磋,先吃饭为敬,甚至导师本人恐怕都有此打算。
但显然,这是别人,而不是袁恒宇。
他顺势重新打开电脑,深入浅出对答如流: “我对比了不同网络架构的迁移效果。
但是,在复现实验中,我发现原论文的方法在实验室数据集上的表现存在问题。
我对风格损失函数做了调整,使模型在3D物体上的风格迁移效果更加自然,有效减少了纹理破碎问题。
” 导师原本已要倾身起立,听见袁恒宇的见解,又坐定下来,丢出一根橄榄枝
两个来回下来,在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后,他将自己作为一作,导师作为通讯作者进行投稿。
投稿过程较为顺利,两位审稿人一个给的是小修,一个给的是大修,完成后第二轮,直接通过。
直到论文定稿前期刊再次确认作者,袁恒宇竟然发现,他和本硕两位导师的后面,还跟上了于冠朝的名字。
他当场在实验室质问于冠朝,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与他有何相干。
孰料于冠朝大言不惭表示,袁恒宇的实验数据经过了他的指导和实验室的设备,他成为作者其一,本也是实验室的某种传承。
袁恒宇初生牛犊,并不了解复杂的办公室政治和所谓的团队传统,但解铃还须系铃人,他认定导师是通讯作者,自然与导师相关,便去长信分析小论文上所有数据文献来源,与于冠朝划清界限,并坦荡抄送于冠朝。
导师当时对袁恒宇了解尚浅,仅有几次例会和文章指导的粗浅印象,允诺他会再询问调查。
可不久后见刊结果说明一切----于冠朝的名字仍未被删去。
见到木已成舟,袁恒宇知道顽抗无益,只对于冠朝更为戒备,开始严格记录区分于冠朝的每日分配工作量,与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数据。
而让导师另眼相看,则是在一年后的某次组会结束,袁恒宇就一个复现数据结果异常问题直接请教,并提出自己尝试调整后,优化的结果。
谁也没料到,正是缘于研一一年超出常人一倍时间的辛勤劳动,竟让导师注意到袁恒宇的学术潜力,他甚至开始直接邮件袁恒宇,与他探讨未来实验室的前瞻方向,建议袁恒宇深耕其中之一。
时间回到2022年寒假过后的第一次组会,众人正欲各自解散奔赴食堂的中午。
工作狂导师在散会时信手拈来问一句袁恒宇,ICCV文献复现进度何如,同样工作狂的袁恒宇立即公事公办、严阵以待。
倘若一个对人情世故有所知觉的人,此时必然搪塞一番,三两句话简单概括,留待下次与导师单独开会继续切磋,先吃饭为敬,甚至导师本人恐怕都有此打算。
但显然,这是别人,而不是袁恒宇。
他顺势重新打开电脑,深入浅出对答如流: “我对比了不同网络架构的迁移效果。
但是,在复现实验中,我发现原论文的方法在实验室数据集上的表现存在问题。
我对风格损失函数做了调整,使模型在3D物体上的风格迁移效果更加自然,有效减少了纹理破碎问题。
” 导师原本已要倾身起立,听见袁恒宇的见解,又坐定下来,丢出一根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