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2页
高素之莫名其妙地叹了一口气。
冷峭的寒风从衣领灌入,她打了个哆嗦,残余的困乏和惆怅立马烟消云散了。
常朝是在太极宫两仪殿举行的,朝臣们商议的事情不多,大多是一些礼仪性的。
等到常朝结束了,宰臣们以及泰始帝的心腹臣子们才前往内宫的甘露殿中商议朝政,高素之自然也在其中。
高素之没在朝会上看到高望之、高慕之的身影,仔细一琢磨,这两怕是还在崇文馆里读书,偶尔才来听朝。
总之都要早起,也不知道是谁更可怜。
高素之神思浮动着,等听泰始帝提到“木棉”一事,才抬起头来。
“这木棉能否大范围种植?如何种植?能在何处种植?”泰始帝连声问道,他的龙袍内着了所谓的棉衣,的确比其它布料织起来的暖和。
司农卿裴隐对木棉一概不知,倒是零星种植白叠子的王公大臣们能嘟囔几句,说甚么在关中不怎么好种活。
他们回去后,想起高素之的那番话,仍旧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暗想,不会是圣人为了配合齐王才那么说的吧?一双双眼睛转向高素之,明里暗里地打量。
高素之深吸一口气,朝着泰始帝一叉手,说:“春种秋收,陇右、江南都可种植,只要有种子,便能大面积种植。
” 关中要种植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有井水、河水灌溉,棉花都能茁壮成长。
但到了纺织的时候,对天气就有要求了。
纺织高质量的棉线需要湿润的天气,这是她那个世界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经验。
棉花发展,迟早要向江淮集中的。
她没提详细的种植方法,泰始帝摆明了也不感兴趣,他只需要一个结果。
虽然说陇右与江南都可种植,但陇右那边的局势并不安稳,那边各国人交错,管理上有很大的困难。
要想推行棉花种植,最好还是从江南道、淮安道着手。
泰始
冷峭的寒风从衣领灌入,她打了个哆嗦,残余的困乏和惆怅立马烟消云散了。
常朝是在太极宫两仪殿举行的,朝臣们商议的事情不多,大多是一些礼仪性的。
等到常朝结束了,宰臣们以及泰始帝的心腹臣子们才前往内宫的甘露殿中商议朝政,高素之自然也在其中。
高素之没在朝会上看到高望之、高慕之的身影,仔细一琢磨,这两怕是还在崇文馆里读书,偶尔才来听朝。
总之都要早起,也不知道是谁更可怜。
高素之神思浮动着,等听泰始帝提到“木棉”一事,才抬起头来。
“这木棉能否大范围种植?如何种植?能在何处种植?”泰始帝连声问道,他的龙袍内着了所谓的棉衣,的确比其它布料织起来的暖和。
司农卿裴隐对木棉一概不知,倒是零星种植白叠子的王公大臣们能嘟囔几句,说甚么在关中不怎么好种活。
他们回去后,想起高素之的那番话,仍旧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暗想,不会是圣人为了配合齐王才那么说的吧?一双双眼睛转向高素之,明里暗里地打量。
高素之深吸一口气,朝着泰始帝一叉手,说:“春种秋收,陇右、江南都可种植,只要有种子,便能大面积种植。
” 关中要种植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有井水、河水灌溉,棉花都能茁壮成长。
但到了纺织的时候,对天气就有要求了。
纺织高质量的棉线需要湿润的天气,这是她那个世界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经验。
棉花发展,迟早要向江淮集中的。
她没提详细的种植方法,泰始帝摆明了也不感兴趣,他只需要一个结果。
虽然说陇右与江南都可种植,但陇右那边的局势并不安稳,那边各国人交错,管理上有很大的困难。
要想推行棉花种植,最好还是从江南道、淮安道着手。
泰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