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说到“疯症”,他有些遗憾。
消息已经传到齐王府,却不见齐王有所动作,大概是被人劝下来了。
他跟皇后都不追究,难道要他去兴起旧事吗?这么一来,找不出结果就算了,可能还会被圣人厌烦,被扣上一定栽赃嫁祸的帽子。
高望之沉吟片刻,问崔闳:“可以拉拢他们吗?”都是崔家出来的,是皇后的亲人,齐王跟他不是一样的吗?甚至他比齐王更有优势。
崔闳深深地望着高望之,眉头深锁,神色拢入阴影里。
他问:“崔阊豪迈不受节制,如果他羞辱大王府中文士,大王准备怎么处理?” 第54章 这并非崔闳杞人忧天之语。
魏王府中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那些文人清高自负,和府上的幕僚起了冲突直接扬长而去。
要知道文人的笔令人喜欢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得罪人的是幕僚,最后毁的还是魏王高望之的名声。
在高望之看来一些芝麻小事被放大,可他为了笼络文人的心,不得不对忠心耿耿的部下作出处理。
崔闳觑见高望之变色,又再接再厉,说:“崔阊曾放言以儒冠为溺壶,府上谁能忍受这般羞辱呢?”他朝着高望之叉手一拜,郑重道,“若有堪用之人,某必定会为大王引荐,可二崔实在不可。
” 高望之一听崔闳这么说,立马打消了念头。
也是,来京的二崔一个是舅舅的亲兄弟,一个是堂兄弟,并非是隔得极远的旁支。
舅舅不引荐怕是也是为了自己好。
“一些奇技淫巧而已,大王不必放在心中。
”崔闳笑了笑,又说,“各州府的举子陆续来京,往府上投递诗文的人不少。
大王不如专心宴请文人墨客,为他们宣扬文集。
” 要说那些诗文有什么实用的,倒也没有。
崔阊只不过看上士人未来的价值而已,若是有人登
消息已经传到齐王府,却不见齐王有所动作,大概是被人劝下来了。
他跟皇后都不追究,难道要他去兴起旧事吗?这么一来,找不出结果就算了,可能还会被圣人厌烦,被扣上一定栽赃嫁祸的帽子。
高望之沉吟片刻,问崔闳:“可以拉拢他们吗?”都是崔家出来的,是皇后的亲人,齐王跟他不是一样的吗?甚至他比齐王更有优势。
崔闳深深地望着高望之,眉头深锁,神色拢入阴影里。
他问:“崔阊豪迈不受节制,如果他羞辱大王府中文士,大王准备怎么处理?” 第54章 这并非崔闳杞人忧天之语。
魏王府中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那些文人清高自负,和府上的幕僚起了冲突直接扬长而去。
要知道文人的笔令人喜欢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得罪人的是幕僚,最后毁的还是魏王高望之的名声。
在高望之看来一些芝麻小事被放大,可他为了笼络文人的心,不得不对忠心耿耿的部下作出处理。
崔闳觑见高望之变色,又再接再厉,说:“崔阊曾放言以儒冠为溺壶,府上谁能忍受这般羞辱呢?”他朝着高望之叉手一拜,郑重道,“若有堪用之人,某必定会为大王引荐,可二崔实在不可。
” 高望之一听崔闳这么说,立马打消了念头。
也是,来京的二崔一个是舅舅的亲兄弟,一个是堂兄弟,并非是隔得极远的旁支。
舅舅不引荐怕是也是为了自己好。
“一些奇技淫巧而已,大王不必放在心中。
”崔闳笑了笑,又说,“各州府的举子陆续来京,往府上投递诗文的人不少。
大王不如专心宴请文人墨客,为他们宣扬文集。
” 要说那些诗文有什么实用的,倒也没有。
崔阊只不过看上士人未来的价值而已,若是有人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