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他们能怎么办?还能硬逼着主公做事不成?
为人主者,切忌多疑不决,他们家主公这、唉、不说也罢。
荆州本地能人不少,刘表这个州牧干的也不算差劲,荆州从最初的动乱震荡到现在的安稳太平他刘景升功不可没。
朝廷式微,宗族势力压过官府成为地头蛇,村寨城池聚族而居,有点家底的家族都会武装部曲称霸乡县。
为朝廷效力称之为世家,与朝廷作对的只能称之为宗贼。
荆州境内不肯归附刘表的宗贼被他派兵剿灭,愿意归附他的世家则成为他的亲信。
如今这州牧府中蒯良蒯越兄弟二人深受重用,于此同时还有出身世家豪族的蔡瑁等人。
刘表到荆州后广纳贤才,身边的能人并不少。
早在他刚稳住脚跟的时候就有人劝他趁天下方乱之时起事,荆州坐地千里带甲十万,完全足够他们家主公发展成一方雄主。
不过刘表没听。
没有采纳也没关系,北方混战不休,他们可以在荆州低调行事发展自身,等他们发展到足以称雄的时候,北方混战的诸侯应该也剩不了几个了。
先低调行事,然后再趁北方不备加入战局,以荆襄为根基称雄于天下。
想法很好,可惜和他们主公是南辕北辙。
一个是意气风发以荆襄为根基称雄于天下,一个是话说的好听实际上只想在荆州看戏吃瓜。
那所谓的“时机未到”根本不能信,因为在他口中时机就没有能到的时候。
一众亲信之前已经等过很多次,等来等去等到花都谢了最后还是没动静,类似的事情发生多了就是傻子也知道什么话能听什么话不能听。
上次好不容易看刘焉死了觉得上位的刘璋好欺负要和益州开战,结果打着打着益州后方着火,以吴懿为首的刘焉旧臣直接不认刘璋这个继任者,转身拥护刘瑁投降了荀氏。
他们之前曾派人去策反益州的将领,本来已经谈的差不多了,结果那些将领临到跟前也变了立场。
意外来的猝不及防,之前的筹谋全部变成泡影,还白白浪费了和益州开战消耗的粮草。
那时候他们家主公是怎么说来着?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开战。
那种语气.jpg 这次听他们家主公说什么“我刘景升亦有三造大汉的潜质”,怎么说呢,听听就算了,不用当真,真要举兵开战然后被对面打回来最后肯定还是“早知如此就不该开战”。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又是一次毫无进展的议事,直到太阳落山一众亲信才被放走。
刘表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但是他就是不想降。
亲信们也知道他
荆州本地能人不少,刘表这个州牧干的也不算差劲,荆州从最初的动乱震荡到现在的安稳太平他刘景升功不可没。
朝廷式微,宗族势力压过官府成为地头蛇,村寨城池聚族而居,有点家底的家族都会武装部曲称霸乡县。
为朝廷效力称之为世家,与朝廷作对的只能称之为宗贼。
荆州境内不肯归附刘表的宗贼被他派兵剿灭,愿意归附他的世家则成为他的亲信。
如今这州牧府中蒯良蒯越兄弟二人深受重用,于此同时还有出身世家豪族的蔡瑁等人。
刘表到荆州后广纳贤才,身边的能人并不少。
早在他刚稳住脚跟的时候就有人劝他趁天下方乱之时起事,荆州坐地千里带甲十万,完全足够他们家主公发展成一方雄主。
不过刘表没听。
没有采纳也没关系,北方混战不休,他们可以在荆州低调行事发展自身,等他们发展到足以称雄的时候,北方混战的诸侯应该也剩不了几个了。
先低调行事,然后再趁北方不备加入战局,以荆襄为根基称雄于天下。
想法很好,可惜和他们主公是南辕北辙。
一个是意气风发以荆襄为根基称雄于天下,一个是话说的好听实际上只想在荆州看戏吃瓜。
那所谓的“时机未到”根本不能信,因为在他口中时机就没有能到的时候。
一众亲信之前已经等过很多次,等来等去等到花都谢了最后还是没动静,类似的事情发生多了就是傻子也知道什么话能听什么话不能听。
上次好不容易看刘焉死了觉得上位的刘璋好欺负要和益州开战,结果打着打着益州后方着火,以吴懿为首的刘焉旧臣直接不认刘璋这个继任者,转身拥护刘瑁投降了荀氏。
他们之前曾派人去策反益州的将领,本来已经谈的差不多了,结果那些将领临到跟前也变了立场。
意外来的猝不及防,之前的筹谋全部变成泡影,还白白浪费了和益州开战消耗的粮草。
那时候他们家主公是怎么说来着?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开战。
那种语气.jpg 这次听他们家主公说什么“我刘景升亦有三造大汉的潜质”,怎么说呢,听听就算了,不用当真,真要举兵开战然后被对面打回来最后肯定还是“早知如此就不该开战”。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又是一次毫无进展的议事,直到太阳落山一众亲信才被放走。
刘表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但是他就是不想降。
亲信们也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