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第2页
,算是朝廷最后的防线,也是仅有的防线,京师朝廷比两位老将军的亲儿子都在意他们俩的身体状况。
关中失守还有京城,要是京城也没守住那就洗洗睡吧。
回归正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朱老将军对小儿子的教育那么上心,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大儿子的前车之鉴。
他早年南征北战满天下跑,仗越打越多,官越升越高,家里条件也越来越好,就是人太忙没法着家,一不小心,大儿子就长歪了。
老将军的长子名叫朱符,如今正在交州当刺史,他当官离谱到什么程度呢?任人唯亲完全不讲理。
那家伙在交州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交州的百姓现在捕一条黄鱼就得上缴一斛稻子,简直丧心病狂。
也就是交州离中原太远,不然这行事作风就是送上门的功劳。
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的就是这种欺压百姓的败类。
朱晧没脾气估计也有他哥朱符太有脾气的缘故,父亲不在家长兄就是爹,有个哥哥大包大揽把家里安排的妥妥当当,底下的弟弟很难有脾气。
他被朱老将军调到中原的时候把家眷都留在老家,之后几年也是聚少离多,家里主要靠的就是几个弟弟和他大儿子孙伯符。
在伯符那臭小子出门历练之前,底下几个臭小子一个个乖的跟小鸡崽似的,别说让他这个当爹的操心了,大老远看见他都能脚步一转假装什么都没看到。
现在看到他倒是不躲了,但是也不听话了。
听朱老将军说他家俩儿子关系很好,都比跟他关系好,如果老大没长歪就更好了。
乌程侯是个有正义感的好将领,但是老领导的家事他也不好说什么。
问题不大,多行不义必自毙,以朱符的作风就算朝廷不管不问交州的百姓也早晚要反了他。
朱老将军过两年可能老年丧子,看在老将军那么可怜的份儿上,麻烦小将军尽量别让他的小儿子也死在豫章。
这话也就在自己人面前说,换其他人来扬州他都不会说的那么明显。
唉,为了老领导能安度晚年他也是操碎了心。
荀晔擦干净手上沾到的汁水,“乌程侯放心,我心里有数。
” 比起性子软和的正人君子,还是陆老爷子那种有能力还有脾气的更难相处。
性子软不要紧,他派个能镇住场子的二把手过去就行。
如果朱文明真的和乌程侯说的这么没脾气,那世上就在再没有比他更好架空、啊不、更好相处的主官了。
接下来要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一把手性子软唱红脸,再配个不好招惹的二把手唱白脸,俩人搭配正好干活不累。
一大一小郑重其事的对着舆图说话,乍一看好
关中失守还有京城,要是京城也没守住那就洗洗睡吧。
回归正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朱老将军对小儿子的教育那么上心,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大儿子的前车之鉴。
他早年南征北战满天下跑,仗越打越多,官越升越高,家里条件也越来越好,就是人太忙没法着家,一不小心,大儿子就长歪了。
老将军的长子名叫朱符,如今正在交州当刺史,他当官离谱到什么程度呢?任人唯亲完全不讲理。
那家伙在交州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交州的百姓现在捕一条黄鱼就得上缴一斛稻子,简直丧心病狂。
也就是交州离中原太远,不然这行事作风就是送上门的功劳。
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的就是这种欺压百姓的败类。
朱晧没脾气估计也有他哥朱符太有脾气的缘故,父亲不在家长兄就是爹,有个哥哥大包大揽把家里安排的妥妥当当,底下的弟弟很难有脾气。
他被朱老将军调到中原的时候把家眷都留在老家,之后几年也是聚少离多,家里主要靠的就是几个弟弟和他大儿子孙伯符。
在伯符那臭小子出门历练之前,底下几个臭小子一个个乖的跟小鸡崽似的,别说让他这个当爹的操心了,大老远看见他都能脚步一转假装什么都没看到。
现在看到他倒是不躲了,但是也不听话了。
听朱老将军说他家俩儿子关系很好,都比跟他关系好,如果老大没长歪就更好了。
乌程侯是个有正义感的好将领,但是老领导的家事他也不好说什么。
问题不大,多行不义必自毙,以朱符的作风就算朝廷不管不问交州的百姓也早晚要反了他。
朱老将军过两年可能老年丧子,看在老将军那么可怜的份儿上,麻烦小将军尽量别让他的小儿子也死在豫章。
这话也就在自己人面前说,换其他人来扬州他都不会说的那么明显。
唉,为了老领导能安度晚年他也是操碎了心。
荀晔擦干净手上沾到的汁水,“乌程侯放心,我心里有数。
” 比起性子软和的正人君子,还是陆老爷子那种有能力还有脾气的更难相处。
性子软不要紧,他派个能镇住场子的二把手过去就行。
如果朱文明真的和乌程侯说的这么没脾气,那世上就在再没有比他更好架空、啊不、更好相处的主官了。
接下来要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一把手性子软唱红脸,再配个不好招惹的二把手唱白脸,俩人搭配正好干活不累。
一大一小郑重其事的对着舆图说话,乍一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