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第3页
这里,士族说什么就是什么,打不进士族圈子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皇帝重用外戚宦官估计也是看到了弊端想解决,只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搞成了天下大乱。
名声是个好东西,对于在乎名声的人而言,抹黑他的名声比直接要他的命还难受,对于不在乎名声的人来说…… 这年头想当官就得有好名声,不管是真的好名声还是经营出来的好名声,总之必须得有。
不在乎名声就等于放弃仕途,除了极少数真的不在乎前途的人外几乎没人不在乎名声。
名利场是士族的一言堂,不过也不是没有破局的法子。
正好这次来的是二凤爹,回来的路上他们俩没少讨论开科举可能遇到的阻碍。
讨论出来的结果就是,还得拳头大才行。
科举取士出现在隋朝,隋文帝杨坚初步以分科考试的法子取代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之后隋炀帝杨广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标准的制度,如此来将选官的权利从士族手里夺走,也由此开始打破门阀垄断。
不过科举取士毕竟是个新东西,唐初的君臣也没少研究这玩意儿到底哪儿好哪儿坏。
唐初的科举好歹有隋朝的前例当研究对象,他们在九品中正制还没出现的时候就搞科举连个研究对象都没有,怎么说全靠他一张嘴。
没有研究对象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可以麻痹一下那些不知道科举取士是什么世家大族,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温水煮青蛙悄悄开搞。
这世上聪明人是少数,等到大部分世家都反应过来科举取士意味着什么,到时已经跻身官场的寒门势力也不是他们说掐死就能直接掐死的了。
计划通,开始忽悠。
啊不,开工。
荀小将军郑重其事的说道,“陛下,青州、兖州经过此番战乱急需休养生息,然而两州的官署都损失惨重,实在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安抚百姓恢复民生。
” “是这样,的确是大问题。
”小皇帝也郑重其事的回道,“所以小将军想当青州牧还是兖州牧?或者北方牧?镇北大将军?” “咳咳咳咳咳----”杨彪被口水呛了一下。
他在旁边看着都能胡说八道到这个地步,他不在旁边的话是不是就直接请小将军登基了啊? 小皇帝给官给的大方的很,虽然他手里一点实权都没有,他任命的官也都是些有名无实没啥用的空头口号,但是他们家小将军能凭本事把有职无权的官位变成有职有权的好官,和他亲自封小将军当实权大官完全没有区别。
身为傀儡皇帝却能任命实权大官他骄傲了吗? 是的,他骄傲!
皇帝重用外戚宦官估计也是看到了弊端想解决,只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搞成了天下大乱。
名声是个好东西,对于在乎名声的人而言,抹黑他的名声比直接要他的命还难受,对于不在乎名声的人来说…… 这年头想当官就得有好名声,不管是真的好名声还是经营出来的好名声,总之必须得有。
不在乎名声就等于放弃仕途,除了极少数真的不在乎前途的人外几乎没人不在乎名声。
名利场是士族的一言堂,不过也不是没有破局的法子。
正好这次来的是二凤爹,回来的路上他们俩没少讨论开科举可能遇到的阻碍。
讨论出来的结果就是,还得拳头大才行。
科举取士出现在隋朝,隋文帝杨坚初步以分科考试的法子取代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之后隋炀帝杨广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标准的制度,如此来将选官的权利从士族手里夺走,也由此开始打破门阀垄断。
不过科举取士毕竟是个新东西,唐初的君臣也没少研究这玩意儿到底哪儿好哪儿坏。
唐初的科举好歹有隋朝的前例当研究对象,他们在九品中正制还没出现的时候就搞科举连个研究对象都没有,怎么说全靠他一张嘴。
没有研究对象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可以麻痹一下那些不知道科举取士是什么世家大族,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温水煮青蛙悄悄开搞。
这世上聪明人是少数,等到大部分世家都反应过来科举取士意味着什么,到时已经跻身官场的寒门势力也不是他们说掐死就能直接掐死的了。
计划通,开始忽悠。
啊不,开工。
荀小将军郑重其事的说道,“陛下,青州、兖州经过此番战乱急需休养生息,然而两州的官署都损失惨重,实在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安抚百姓恢复民生。
” “是这样,的确是大问题。
”小皇帝也郑重其事的回道,“所以小将军想当青州牧还是兖州牧?或者北方牧?镇北大将军?” “咳咳咳咳咳----”杨彪被口水呛了一下。
他在旁边看着都能胡说八道到这个地步,他不在旁边的话是不是就直接请小将军登基了啊? 小皇帝给官给的大方的很,虽然他手里一点实权都没有,他任命的官也都是些有名无实没啥用的空头口号,但是他们家小将军能凭本事把有职无权的官位变成有职有权的好官,和他亲自封小将军当实权大官完全没有区别。
身为傀儡皇帝却能任命实权大官他骄傲了吗? 是的,他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