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第2页
着开始叛乱,等他平定叛乱再一数,四千人竟然只剩下五百。
苍天啊!他是犯天条了吗? 曹操清点好人数后当场犯了头风,好在他没有真的被接连到来的苦难压到,犯了一晚上病后第二天就支棱了起来。
五百人就五百人吧,总比没有强。
如此一路收集散兵,到兖州时慢慢也增加到了千人。
他手上的千余兵丁,加上曹氏、夏侯氏兄弟回老家招的兵,总共加起来堪堪六千人马,不管怎么说好歹像点样子了。
王肱弃城而逃,接下来即便现身也难逃一死,所以东郡目前相当于没有主官。
袁绍家眷还在刘岱那里,两个人一时半会儿不会撕破脸,可刘岱提拔王肱导致如此大祸,接下来东郡太守的人选肯定不能再由他决定。
袁本初远在冀州不好过多插手兖州之事,他曹孟德目前却还没有立足之地。
以他和本初的关系,东郡太守之位未必不能落到他头上。
…… 冀州虽好,但终究不在中原,袁绍的确在考虑提拔自己人当东郡太守。
他将家眷留在刘岱处是因为他们曾经关系真的好,但是前不久家中传来密信,刘公山私下里竟然在和公孙瓒联络。
黑山贼来的猝不及防,公孙瓒在北边也不消停,他来到邺城后连气都来不及喘就忙着平乱御敌,刘公山身为他可以托付家眷的好友不说帮忙也就算了,竟然还和公孙瓒勾结到了一起,他想干什么? 袁本初很焦虑,京城的族人已经惨遭毒手,他的家眷绝对不能再出事。
奈何现在不是将家眷接到冀州的好时机,刘岱也不一定愿意放人,他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来。
他已经传信给兖州的堂兄弟让他们时刻关注刘公山的情况,但是自家堂兄弟有多大能耐他很清楚,想要谋夺兖州不能只靠他们。
扒拉扒拉身边的人,最近备受打击的曹孟德再合适不过。
书房之中,袁绍提笔给曹操写信,这边刚把信件送出去,门房便来通报说长史荀谌求见。
“让他进来。
”袁本初眸光沉沉,已经猜到他最看重的亲信谋士为何求见。
嗯,之前最看重的亲信谋士。
荀友若出身颍川世家,和他汝南袁氏同为豫州人,所以他们俩在渤海见面后自然而然的亲近起来。
他重用荀友若,荀友若为他出谋划策,如此也算是一段佳话。
直到京城出事,荀氏一跃成为朝中新贵,之后再相处就怎么都觉得不得劲。
荀氏是诛董首功,那他袁本初呢?他忙活那么长时间除了害死京中族人其他什么都没得到? 朝堂的争权夺利比别的地方更多,荀氏看似被排挤出京城,实际
苍天啊!他是犯天条了吗? 曹操清点好人数后当场犯了头风,好在他没有真的被接连到来的苦难压到,犯了一晚上病后第二天就支棱了起来。
五百人就五百人吧,总比没有强。
如此一路收集散兵,到兖州时慢慢也增加到了千人。
他手上的千余兵丁,加上曹氏、夏侯氏兄弟回老家招的兵,总共加起来堪堪六千人马,不管怎么说好歹像点样子了。
王肱弃城而逃,接下来即便现身也难逃一死,所以东郡目前相当于没有主官。
袁绍家眷还在刘岱那里,两个人一时半会儿不会撕破脸,可刘岱提拔王肱导致如此大祸,接下来东郡太守的人选肯定不能再由他决定。
袁本初远在冀州不好过多插手兖州之事,他曹孟德目前却还没有立足之地。
以他和本初的关系,东郡太守之位未必不能落到他头上。
…… 冀州虽好,但终究不在中原,袁绍的确在考虑提拔自己人当东郡太守。
他将家眷留在刘岱处是因为他们曾经关系真的好,但是前不久家中传来密信,刘公山私下里竟然在和公孙瓒联络。
黑山贼来的猝不及防,公孙瓒在北边也不消停,他来到邺城后连气都来不及喘就忙着平乱御敌,刘公山身为他可以托付家眷的好友不说帮忙也就算了,竟然还和公孙瓒勾结到了一起,他想干什么? 袁本初很焦虑,京城的族人已经惨遭毒手,他的家眷绝对不能再出事。
奈何现在不是将家眷接到冀州的好时机,刘岱也不一定愿意放人,他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来。
他已经传信给兖州的堂兄弟让他们时刻关注刘公山的情况,但是自家堂兄弟有多大能耐他很清楚,想要谋夺兖州不能只靠他们。
扒拉扒拉身边的人,最近备受打击的曹孟德再合适不过。
书房之中,袁绍提笔给曹操写信,这边刚把信件送出去,门房便来通报说长史荀谌求见。
“让他进来。
”袁本初眸光沉沉,已经猜到他最看重的亲信谋士为何求见。
嗯,之前最看重的亲信谋士。
荀友若出身颍川世家,和他汝南袁氏同为豫州人,所以他们俩在渤海见面后自然而然的亲近起来。
他重用荀友若,荀友若为他出谋划策,如此也算是一段佳话。
直到京城出事,荀氏一跃成为朝中新贵,之后再相处就怎么都觉得不得劲。
荀氏是诛董首功,那他袁本初呢?他忙活那么长时间除了害死京中族人其他什么都没得到? 朝堂的争权夺利比别的地方更多,荀氏看似被排挤出京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