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山村人家 第69节 第2页
送走刘黎山,叶子君就迎来了春忙,——这也是?她经历的第一个春忙。
在佳慧的帮助下,她终于搞清楚了,原来不是?所有的收获都在秋季。
原来小麦和稻谷的收割不在同一个季节。
在茏山镇这种地方,一年是?要种两季庄稼的。
小麦和油菜是?冬种春收,稻谷和黄豆玉米等作物是?春种秋收。
现在,他们要开?始收割小麦和油菜了。
佳慧家没有种油菜,但?姑姑家有。
于是?趁着油菜荚刚刚黄熟,佳慧开?车带着叶子君和全套摄影器材,前?往姑姑家的田头割油菜。
她们天?刚亮就下了地,姑姑和佳慧各站一垄,两人齐头并进,镰刀勒在油菜的茎干上,发出的响声非常富有韵律感?。
佳慧和姑姑在地里割油菜时,叶子君就跑前?跑后地围着她们拍摄。
直到午后才割完了一块地。
三个人坐到树荫下喝水休息,都热得一头汗。
割完的油菜要放在田里晒两天?,等茎上的荚果晒得发白了,便要打油菜籽了。
姑姑和佳慧在田里铺开?一条彩纹塑料布,把油菜抱上去?铺平,用?连盖在上面反复捶打。
在连盖叶片的捶打下,菜籽荚爆裂开?来,一颗颗圆溜溜的油菜籽就从荚里弹跳出来,落在布上。
塑料布上很快就有了厚厚一层菜籽、籽荚和枯叶的混和物,这时两人便要停下来,用?筛子筛去?菜籽荚和枯叶,黑色的菜籽则像流沙一样,从筛子的眼里过滤下来。
拍完了收油菜以后,叶子君才真正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种田。
亏她以前?还自诩为种田人士,实际上直到现在她才知道,这里面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汗水。
当姑姑和佳慧在田里割菜籽时,她们都穿着长袖的衣服,这样才能?保护双臂不被菜籽荚划伤。
她们需要长时间弯腰劳作,在烈日炙烤下,往往半小时后,两人背后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湿透。
然而那种获得感?也是?实实在在的。
它不像叶子君过往所从事的工作,——她以前?时常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似乎忙碌了很久,花了超多的精力,却生?产出一堆无人问津的垃圾。
但?农民的工作不同,他们生?产出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这些东西存在的意义也是?实实在在的。
即便单纯用?金钱来衡量时它们并不值得一提,但?那并不是?它们的错。
每天?忙完地里的事、回?到漫水桥后,她们还有更多的工作。
叶子君上传素材到电脑,佳慧洗一把脸,就坐到她旁边看那些视频素材。
大?致看完后她再一次觉得,自己真没挑错人,叶子君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
那些广袤的田野、田里劳作的人、挥舞镰刀的韵律、连盖捶打的节拍……,在她的镜头里,乡村是?这么的美好?又悠远。
“太美了!你拍得真的好?美!”她夸奖叶子君。
“那是?因为你本来就很美,上镜很好?看的!”叶子君和她展开?了友好?的相互吹捧,又说:“而且我发现,劳动也很美!” 在割完油菜后,离小麦成熟还有半个多月。
在这个空隙里,冯小河见缝插针地办了个庆典。
香菇厂的新办公楼终于装修完毕,正式入驻。
这么重要的日子,当然要请来领导们共襄盛举,擘画未来。
于是?当天?张庆波请来部分市里的领导,冯小河请来农业大?学的殷教授等人,胡春平请来镇领导,大?家喜气洋洋地出席了活动,并为农大?和菇厂的校企合作举行?了揭牌仪式。
仪式结束后,领导们参观了老厂区的设备和新厂区的大?棚,吃了顿饭就散了。
殷教授却被冯小河多留了两天?。
去?年的羊肚菌销得非常好?,因此香菇厂的三位董事一致决定把研发中心成立并运转起来。
双方详聊了半天?,殷教授不仅亲自指点很多,还和冯小河约了,准备让自己的学生?过来实习,顺便帮他们把研发中心搞起来。
庆典当天?,佳慧和叶子君分别充当接待人员和摄像师,也都累得够呛。
等领导们走了以后,佳慧和叶子君参观了一下新办公楼。
一楼有个大?大?的展厅,会议室、会客室、办公室等该有的都有,会客室里铺着地毯,陈列着沙发和茶几,墙上挂着照片,都是?佳慧以前?拍摄的各种董事和领导的合影,看着还挺气派。
目前?因为财力有限,工作人员也很少,因此只装修了下面的三层楼,上面几层都空着。
庆典结束后,冯厂长和李技术总监有了空,亲自回?家割小麦了。
这一次,四?个人全员上阵,一字排开?,手起刀落,片刻功夫,小麦就倒了一排。
割到中途,叶子君不得不喊停。
田块太小,他们又割得快,素材还没拍够就割完了,这可怎么办? 姑姑听了哈哈大?笑,说:“叫我割快点,我还能?赶一赶。
叫我割慢点,我就不晓得该怎么下手了。
” 最后他们三人留下,继续割这块地,佳慧一个人提刀去?了另一块田。
叶子君尽情?拍了个够。
黄澄澄的麦穗直立着,麦芒伸向天?空。
在蓝天?流云下,一个身影利索地挥舞着镰刀,在金黄的田野里劳作。
叶子君爬到高?处拍完一个远景,觉得这是?自己都为之心动的画面。
新鲜的小麦打出来后,摊到晒谷坪上晒得又硬又干,这时便能?收贮起来了。
把麦粒装进麻袋里,扛到贮藏室,紧接着,他们就要开?始整田了。
收割过后的田地放水浸泡着,连泡好?几天?,然后佳慧开?着姑姑家的拖拉机,带着犁刀翻耕农田。
耕过一遍又耖过两遍,田里硬硬的泥土便和水充分融合,成了一平如镜的水田,这时便能?栽秧了。
今年为了拍摄,佳慧自己堆了秧床、育了秧苗。
现在秧苗已经长了一尺来长了。
把秧苗连根带泥扒拉起来,扎成一束,用?车拖到田边,按等距扔进田里,就可以开?始插秧了。
佳慧在秧田的两边各插一根竹竿,竹竿上系线,隔一段距离就顺绳栽一排秧苗,这样就相当于把大?块的田地用?秧苗界分成了若干厢。
插秧的人站进厢线里,按照每厢九株苗的间距来分布秧苗,就不会把秧苗插歪了。
秧田插满后,一株株绿色的秧苗挺立在水面上,每一株的间距都大?致相等,且一排秧苗是?一条直线,这样就方便了后期给秧苗除草。
整个农忙季下来,佳慧肉眼可见地累瘦了,叶子君也是?。
她虽然不干农活,但?提着摄像器材到处跑,也是?个重体力活儿。
而且从田里回?来后,佳慧还要去?公司里看看,晚上还需要写公主号。
叶子君则要上传素材,进行?分类和粗剪,每天?都很忙很累,但?每天?也很充实。
第129章 插秧时节,连下了几场雨,房前屋后新栽的花草,不用人打理就都成活了,枝干上生出簇簇新绿,原先的花骨朵跟吹气似的长大了,竞相绽放出各色繁花。
李老师请人刻好?木匾后,亲自骑着小三轮给他们送了过来。
他在小院里四处走了走,对这里大加赞赏。
然后他指点佳慧和叶子君把木匾挂到了茶室的?门首,原木色的?木板上,古拙的?三?个大字“听竹轩”,配着朴素洁净的白墙、质朴的原木茶桌和后院的?千竿翠竹,简直再适合也没有。
农忙结束后,叶子君赶紧趁着花期正好?,到小院里一通狂拍。
然后她用前期拍摄的?大量素材,剪出了两条片子。
一条是关于?旧房改造的?,一条是佳慧制作槐花宴。
槐花宴这条片子相对简单,因为素材不是太?多,但叶子君粗剪完后,觉得?极为满意。
整条片子时长12分多钟,没有旁白,只用清新而?优美的?音乐,配了同样清新又唯美的画面。
先是介绍环境,清溪潺缓的?山谷,山色由苍青渐渐变为新绿。
薄雾中的?山谷里,一树桃花开得?灿烂。
然后是草木生发,槐花盛开。
绿叶掩映间,串串白色槐花引来蜂蝶。
接着是佳慧带着孩子们去摘槐花,山野的?树上,槐花被摘下丢进竹篮里。
归途中她又顺道采摘了紫黑的
在佳慧的帮助下,她终于搞清楚了,原来不是?所有的收获都在秋季。
原来小麦和稻谷的收割不在同一个季节。
在茏山镇这种地方,一年是?要种两季庄稼的。
小麦和油菜是?冬种春收,稻谷和黄豆玉米等作物是?春种秋收。
现在,他们要开?始收割小麦和油菜了。
佳慧家没有种油菜,但?姑姑家有。
于是?趁着油菜荚刚刚黄熟,佳慧开?车带着叶子君和全套摄影器材,前?往姑姑家的田头割油菜。
她们天?刚亮就下了地,姑姑和佳慧各站一垄,两人齐头并进,镰刀勒在油菜的茎干上,发出的响声非常富有韵律感?。
佳慧和姑姑在地里割油菜时,叶子君就跑前?跑后地围着她们拍摄。
直到午后才割完了一块地。
三个人坐到树荫下喝水休息,都热得一头汗。
割完的油菜要放在田里晒两天?,等茎上的荚果晒得发白了,便要打油菜籽了。
姑姑和佳慧在田里铺开?一条彩纹塑料布,把油菜抱上去?铺平,用?连盖在上面反复捶打。
在连盖叶片的捶打下,菜籽荚爆裂开?来,一颗颗圆溜溜的油菜籽就从荚里弹跳出来,落在布上。
塑料布上很快就有了厚厚一层菜籽、籽荚和枯叶的混和物,这时两人便要停下来,用?筛子筛去?菜籽荚和枯叶,黑色的菜籽则像流沙一样,从筛子的眼里过滤下来。
拍完了收油菜以后,叶子君才真正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种田。
亏她以前?还自诩为种田人士,实际上直到现在她才知道,这里面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汗水。
当姑姑和佳慧在田里割菜籽时,她们都穿着长袖的衣服,这样才能?保护双臂不被菜籽荚划伤。
她们需要长时间弯腰劳作,在烈日炙烤下,往往半小时后,两人背后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湿透。
然而那种获得感?也是?实实在在的。
它不像叶子君过往所从事的工作,——她以前?时常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似乎忙碌了很久,花了超多的精力,却生?产出一堆无人问津的垃圾。
但?农民的工作不同,他们生?产出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这些东西存在的意义也是?实实在在的。
即便单纯用?金钱来衡量时它们并不值得一提,但?那并不是?它们的错。
每天?忙完地里的事、回?到漫水桥后,她们还有更多的工作。
叶子君上传素材到电脑,佳慧洗一把脸,就坐到她旁边看那些视频素材。
大?致看完后她再一次觉得,自己真没挑错人,叶子君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
那些广袤的田野、田里劳作的人、挥舞镰刀的韵律、连盖捶打的节拍……,在她的镜头里,乡村是?这么的美好?又悠远。
“太美了!你拍得真的好?美!”她夸奖叶子君。
“那是?因为你本来就很美,上镜很好?看的!”叶子君和她展开?了友好?的相互吹捧,又说:“而且我发现,劳动也很美!” 在割完油菜后,离小麦成熟还有半个多月。
在这个空隙里,冯小河见缝插针地办了个庆典。
香菇厂的新办公楼终于装修完毕,正式入驻。
这么重要的日子,当然要请来领导们共襄盛举,擘画未来。
于是?当天?张庆波请来部分市里的领导,冯小河请来农业大?学的殷教授等人,胡春平请来镇领导,大?家喜气洋洋地出席了活动,并为农大?和菇厂的校企合作举行?了揭牌仪式。
仪式结束后,领导们参观了老厂区的设备和新厂区的大?棚,吃了顿饭就散了。
殷教授却被冯小河多留了两天?。
去?年的羊肚菌销得非常好?,因此香菇厂的三位董事一致决定把研发中心成立并运转起来。
双方详聊了半天?,殷教授不仅亲自指点很多,还和冯小河约了,准备让自己的学生?过来实习,顺便帮他们把研发中心搞起来。
庆典当天?,佳慧和叶子君分别充当接待人员和摄像师,也都累得够呛。
等领导们走了以后,佳慧和叶子君参观了一下新办公楼。
一楼有个大?大?的展厅,会议室、会客室、办公室等该有的都有,会客室里铺着地毯,陈列着沙发和茶几,墙上挂着照片,都是?佳慧以前?拍摄的各种董事和领导的合影,看着还挺气派。
目前?因为财力有限,工作人员也很少,因此只装修了下面的三层楼,上面几层都空着。
庆典结束后,冯厂长和李技术总监有了空,亲自回?家割小麦了。
这一次,四?个人全员上阵,一字排开?,手起刀落,片刻功夫,小麦就倒了一排。
割到中途,叶子君不得不喊停。
田块太小,他们又割得快,素材还没拍够就割完了,这可怎么办? 姑姑听了哈哈大?笑,说:“叫我割快点,我还能?赶一赶。
叫我割慢点,我就不晓得该怎么下手了。
” 最后他们三人留下,继续割这块地,佳慧一个人提刀去?了另一块田。
叶子君尽情?拍了个够。
黄澄澄的麦穗直立着,麦芒伸向天?空。
在蓝天?流云下,一个身影利索地挥舞着镰刀,在金黄的田野里劳作。
叶子君爬到高?处拍完一个远景,觉得这是?自己都为之心动的画面。
新鲜的小麦打出来后,摊到晒谷坪上晒得又硬又干,这时便能?收贮起来了。
把麦粒装进麻袋里,扛到贮藏室,紧接着,他们就要开?始整田了。
收割过后的田地放水浸泡着,连泡好?几天?,然后佳慧开?着姑姑家的拖拉机,带着犁刀翻耕农田。
耕过一遍又耖过两遍,田里硬硬的泥土便和水充分融合,成了一平如镜的水田,这时便能?栽秧了。
今年为了拍摄,佳慧自己堆了秧床、育了秧苗。
现在秧苗已经长了一尺来长了。
把秧苗连根带泥扒拉起来,扎成一束,用?车拖到田边,按等距扔进田里,就可以开?始插秧了。
佳慧在秧田的两边各插一根竹竿,竹竿上系线,隔一段距离就顺绳栽一排秧苗,这样就相当于把大?块的田地用?秧苗界分成了若干厢。
插秧的人站进厢线里,按照每厢九株苗的间距来分布秧苗,就不会把秧苗插歪了。
秧田插满后,一株株绿色的秧苗挺立在水面上,每一株的间距都大?致相等,且一排秧苗是?一条直线,这样就方便了后期给秧苗除草。
整个农忙季下来,佳慧肉眼可见地累瘦了,叶子君也是?。
她虽然不干农活,但?提着摄像器材到处跑,也是?个重体力活儿。
而且从田里回?来后,佳慧还要去?公司里看看,晚上还需要写公主号。
叶子君则要上传素材,进行?分类和粗剪,每天?都很忙很累,但?每天?也很充实。
第129章 插秧时节,连下了几场雨,房前屋后新栽的花草,不用人打理就都成活了,枝干上生出簇簇新绿,原先的花骨朵跟吹气似的长大了,竞相绽放出各色繁花。
李老师请人刻好?木匾后,亲自骑着小三轮给他们送了过来。
他在小院里四处走了走,对这里大加赞赏。
然后他指点佳慧和叶子君把木匾挂到了茶室的?门首,原木色的?木板上,古拙的?三?个大字“听竹轩”,配着朴素洁净的白墙、质朴的原木茶桌和后院的?千竿翠竹,简直再适合也没有。
农忙结束后,叶子君赶紧趁着花期正好?,到小院里一通狂拍。
然后她用前期拍摄的?大量素材,剪出了两条片子。
一条是关于?旧房改造的?,一条是佳慧制作槐花宴。
槐花宴这条片子相对简单,因为素材不是太?多,但叶子君粗剪完后,觉得?极为满意。
整条片子时长12分多钟,没有旁白,只用清新而?优美的?音乐,配了同样清新又唯美的画面。
先是介绍环境,清溪潺缓的?山谷,山色由苍青渐渐变为新绿。
薄雾中的?山谷里,一树桃花开得?灿烂。
然后是草木生发,槐花盛开。
绿叶掩映间,串串白色槐花引来蜂蝶。
接着是佳慧带着孩子们去摘槐花,山野的?树上,槐花被摘下丢进竹篮里。
归途中她又顺道采摘了紫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