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退下,让朕来 > 第966章 逃犯刺青

第966章 逃犯刺青

目录
    坤州,茶肆。

     茶肆酒馆一向是消息汇聚之地。

     沈棠御驾亲征一事并未隐瞒。

     她人还未率领兵马抵达前线战场,坊间市井已有了议论声音,前线地区收到消息,本地官府让一部分人留守,维持本地基础农耕进度,一部分老弱提前转移至别处,减少大战爆发后的战争损失:“说来也怪啊。

    ” 三三俩俩茶客聚在茶肆谈天论地。

     一人突然疑惑出声,引得同伴侧目。

     问道:“你又听说什么怪事了?” 最开始挑起话题的人却摇头。

     同伴恼道:“那你突然道什么怪?” “怎么就不奇怪了?你们想想,以往咱们提及王庭如何如何,主上如何如何,总有人跟咱们反着来。

    咱们说今年收成好,就有人说地方收税多;咱们说哪个官被处置,就有人说王庭官官相护,被处置是因为头顶的人倒了;咱们说王庭比以前好,他们就说这只是装样子,咱们这些白身懂什么时局……嘶,怪了,今儿怎么没听到这些话了?” 同伴被提醒,也环顾左右。

     迷茫疑惑:“确实啊,不止没这些声音,茶肆这边的人也少了许多,莫非是听到有战事,全部去应征了?这也不太可能。

    ” 往日,那些人最热衷的就是坐茶肆之类的地方跟人谈天说地,或者义愤填膺辱骂王庭土匪行径,强取豪夺他人祖业。

     【今日王庭能为了收买人心夺吾等族田,来日焉知姓沈的不会夺了你们的家财?真真是礼崩乐坏,人间无人,教此等贪婪无度之匪徒,忝居王位,愚弄众生,可恨!】 大部分庶民骨子里都仰慕有学识之人,更何况那些士人都是耕读出身,时常忧国忧民,在本乡颇有美名。

    他们想法质朴纯粹,本乡士子岂会害同乡?在庶民的眼中,那些人说的话多、读书也多,走的地方、见的人都比自己多,对方说的话肯定有道理。

     自己听着也觉得中肯有理! 每每都有振聋发聩之叹。

     于是乎,庶民对叛军印象极好。

     加之这些年跟北漠互市,本乡不少敢打敢拼的同乡人跑去驼城做生意,一个个发家致富成了十里八乡颇有家资的新贵。

    这些人回到乡里,偷摸带回来不少北漠地区的信息。

     北漠并无传闻中的凶戾残酷。

     人家也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的普通人,跟他们长相相似,不是妖怪,以前的西北诸国和如今的康国王庭,几次三番污蔑北漠,有何险恶用心? 所以,即便有人知道谁加入叛军也不会告发,甚至还有人会主动帮助叛军脱身——既然叛军是有识之士,围剿叛军的王庭能是啥好东西?王庭倒行逆施,将他们打为叛军着实可恨! 以往一有风吹草动,茶肆便硝烟弥漫。

     士人各执一词,时常拔剑相向。

     严重的还会从口角之争上升至聚众群殴,要是收不住手,下手重了,能闹出人命。

    以往哪次不吵得沸反盈天,声嘶力竭? 今日,莫名和谐。

     和谐安静得让人感觉诡异。

     不,也不是今日开始的,前阵子就有这种倾向,只是那会儿没啥争议话题,时常流连茶肆的人也吵不起来。

    今日得到的消息够劲爆,够有争议,结果茶肆上下和谐惊人! 被点醒的不止是同伴,还有其他人。

     大家伙儿面面相觑。

     你看看我,我也看看你。

     大眼瞪小眼好一会儿,最后因为茶肆气氛过于平和,让今天出门特地用磨刀石打磨剑锋的文士倍感无趣。

    略坐一会儿,付了茶水钱,各自散去:“走了走了,没意思。

    ” 没有冲突,吵都吵不起来。

     也有人去打听那几个眼熟的老冤家去了哪里,怎么最近都没看到他们,怪想念的。

     嘿嘿—— 总不至于背着他们又吃上牢饭了吧? 本该热闹的茶肆,冷清了不少。

     殊不知,这是因为北漠花重金安插在坤州的内应几乎被拔除干净,叛军势力也被顺势打掉——有些被利用的人去吃喷香牢饭了,但也有人快人一步投胎,喝上孟婆汤了。

     茶肆老板娘将茶盏一一收起。

     此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