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退下,让朕来 > 第955章 家门不幸,兄弟阋墙(下)

第955章 家门不幸,兄弟阋墙(下)

目录
    “吴昭德,也变了啊。

    ” 这是沈棠看完内线情报的唯一感想。

     栾信漠声道:“吴国主并非心怀大毅力之人,他的变化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

    ” 对于吴贤这个人,他的评价不是很高。

    在他看来,人杰分三等,上等人杰英豪可以造就时势,中等人杰由时势造就,下等人杰则是随着时势沉浮。

    吴昭德就属于第三者。

     当年辛国王庭腐朽败坏,各地势力趁势而起,彼时吴贤也从家族内斗中拔得头筹,结交天海各家、游侠义士,英雄豪气惹人称道一时。

    数年苦心经营,在孝城之战中以盟主身份扬名各地,势力再次扩张,堪称一家独大。

    连如今的主上沈棠,也要谨慎对待。

     但,之后呢? 他的发展就开始了曲折之路。

     时局紧张,他时刻绷紧神经。

     时局平稳,他跟着磨了锐气。

     回想当年朝黎关庆功宴,秦礼带人跳槽,吴贤被跋扈的天海世家逼得狼狈尽显。

    那时的他也拿出久违的魄力,一力压制天海世家的反对,这些年也在不停打压和削弱开国功臣的影响力和地位,颇有成效。

    其实在第二个年头,吴贤就已经彻底坐稳国主之位。

     在内没了隐患,在外没了威胁。

     吴贤的日子也舒服起来。

     成功得太早,安逸得太久。

     一旦安逸了就容易堕落,失去了警惕心,被其他东西吸引注意力,吴贤也不例外。

     他是高国国主,是一国之主,手握国玺和绝对权力。

    这个位置能看到的视野让人着迷沉醉,也让他彻底打消一开始的让长子继承,自己作为太上王幕后扶持,与邻国康国交好的念头。

    最先注意到吴贤变卦的人,是在高国建国元年就被册封王太子的长子。

     是的,是吴贤长子。

     当年的吴贤迫于沈棠势力的强势发展,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加之内部声音不和和内斗严重威胁到自身的地位,他主动放弃最中意最喜欢的优秀次子,将目光转向那个平庸懦弱的嫡长子。

    傀儡不用太有主见,够听话就行了,也更方便他这位太上王指挥。

     如今,吴贤不愿意当太上王。

     自然,王太子的存在也就显得多余了。

     长子并没有因为被册立王储而变得优秀出彩,他依旧平庸懦弱,已经成年的他连差事都办不好,时常被身边属官左右意见,摇摆不定,而这也是吴贤最深恶痛绝的一点。

     这个儿子他是越看越不顺眼。

     反观次子这些年的表现则是可圈可点。

     对父母孝顺恭敬,对年幼手足友爱,一心一意辅佐东宫王储长兄,毫无嫉妒怨言。

    除了优秀次子,还有陆续长大的一众庶子。

    他们中资质脾性最差的也比长子出彩得多。

     吴贤内心那叫一个糟心。

     偏偏又不能随意废掉王储改立他人。

     作为国主,只有旁人揣摩吴贤情绪的份,没有他顾及旁人的理。

    哪怕他一开始还考虑长子作为王储的身份,内心再不满意也憋在心中,但时间一长,这份克制消失了。

     朝臣是最会看眼色的人群。

    他们敏锐注意到王储挨骂次数多了,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从轻言斥责到厉声叱骂,自然也清楚国主对王太子的不满,内心就有了一些盘算。

     “吴昭德这是什么都想要,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有顾池在,沈棠自然清楚吴贤当年萌生过当太上王的打算,也料到他享受国主尊位后不可能轻易让出位置,但万万没想到吴昭德马不停蹄立了王储,不过几年又开始反悔纠结。

    太抓马了! 要么一开始就不立王储。

     要么立了王储就坚定选择。

     现在左右摇摆,情况可比五年前更严重——当年吴贤成年儿子也就长子和次子,如今成年的又多了两三个庶子。

    不立身为大宗的嫡长子,便意味着其余小宗都有机会了。

     “他因小失大就算了,反正也不是我家事,但连累我的钱和粮失踪,他有病啊!” 沈棠终于还是忍不住骂了出来。

     潜伏到高国的内线传回消息,这批借道的粮草金银是假借高国境内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