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上 > 74

74

目录
    大宋读书人多,百姓有条件都会让孩子认几个字不当文盲,男孩女孩都一样,民间的认字率并不低。

     京城的繁华是大宋承平昌盛的象征,百姓私底下议论朝政也很常见。

     连寻常百姓都能说上几句,太学中的学子更能侃侃而谈。

     国子监分太学和国子学,自庆历新政之後,太学大有赶超国子学之势,每届科举都有大批寒门士子进入朝堂。

     太学生大多推崇新政,国子生大多贬斥新政,两拨学生平时井水不犯河水,谈起这个话题立刻就会开掐。

     苏景殊和王雱刚开始住校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第一次见到太学生浩浩荡荡冲向国子学的时候还以为两边要打群架,要不是被周勤和周青松拦住,他们扭头就能把值班的直讲喊来防止冲突升级。

     国子学的衙内冲到太学来找茬他们还能理解,人家背後有靠山干什麽都不怕,太学生冲去国子学打群架是怎麽回事?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後金榜高中进入官场努力升官欺负那些衙内的爹不好吗?何必这个时候撕破脸干仗? 经过周勤的一番解释,他们才知道这麽大阵势不是打群架,而是打嘴仗。

     辩题:庆历新政是对是错。

     辩手:太学生、国子生。

     辩论地点:太学和国子学之间的长道,各占一半,哪边都不准占便宜。

     苏景殊:…… 能参加辩论的都是双方的佼佼者,刚入学的新生只能旁听,国子学那些不务正业的衙内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原因无他,他们听了也听不懂。

     庞昱:…… 感觉受到了歧视。

     只动嘴不动手没劲的很,他打架都是照着把腿打断去的,两边打嘴仗有什麽意思,跟谁稀罕似的,不看就不看。

     苏景殊被拉着看了一整场辩论赛,看着双方引经据典援古证今,唇枪舌剑口角锋芒,震惊的下巴都快要掉下来。

     幸好他们开吵之前就定下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规矩,不然这气势汹汹的非得打起来不可。

     都是太学和国子学的天之骄子,都是朝臣预备役,见识过双方辩论的场面,仿佛已经看到他们入朝为官後的盛况。

     大宋的文人,着实可怕。

     小小苏喝口热茶压压惊,越发觉得住校是个正确的选择。

     他才去住了一旬就看到那麽多热闹,要是在里面住满三年,等他的学长和同窗都入朝为官,作为熟知他们学生期黑历史的人出门还不得横着走? 想想就期待。

     不过这事儿也只能想想,上学的时候无所畏惧想吵就吵想骂就骂,入朝为官要考虑前程考虑自身,到时就算吵也不会像上学时那样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