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上 > 41

41 第2页

目录
     “你二哥的名字在最早贴出来的那一张上,他第一场诗赋不合格,差点就掉出去啦----” 苏景殊:??? 什麽?什麽不合格? 我哥可是苏东坡! 再说一遍他什麽不合格?! 第27章 * 开封府的百姓对包青天有着盲目的信任,苏景殊对他爹他哥也有着盲目的信任。

     尤其是他们家二哥苏轼苏子瞻,那可是被誉为千古一人的大文豪苏东坡,理应什麽都拔尖,科举考试也不例外。

     两个哥哥聪明到老爹寻遍眉州都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只好亲身上阵自己教,可见俩人于读书一道多有天赋。

     二哥比三哥从容洒脱,三哥比二哥沉稳持重,两个人的学问都很好,不然他们家老爹也说不出要体验谢安“小儿辈大破贼”的感觉的话来。

     不是还有传闻说他二哥的答卷写的太好,主考官欧阳公以为那麽好的试卷只有他的学生曾巩能写出来,为了避嫌特意将名次从第一换成第二吗? 怎麽肥四? 名字在最先贴出来的那张榜单上的确最早解脱,问题是榜单是倒着贴的,最後一张是倒数啊! 小小苏不明白,小小苏大为震惊。

     虽说名次倒数也是这届考生中的佼佼者,但是他天纵奇才的二哥考了个倒数实在让他接受无能。

     酒楼里的其他学子不觉得苏轼考的不好,七八千个考生只取三四百人,能考中已经很不容易,还管什麽排名? 景哥儿的二哥有一门不合格都能榜上有名,其他几门得写的有多好? 稳紮稳打的天才没有偏科的奇才惹人关注,没一会儿,外面便把苏轼的各科成绩打听了出来,酒楼中又是一阵惊叹。

     除了诗赋不合格,那苏子瞻其他几门皆是名列前茅,试论第二名,试策第三名,试经义第一名,难怪有一门不合格还能考中,他们要是主考官他们也舍不得将人黜落。

     诗赋做的不好怎麽了?人家策论经义写的好啊! 苏景殊听着後面那几个名次才找回对他哥的刻板印象,很好很好,还是他的大文豪哥哥,只是偏科而已,问题不大。

     他们家四个读书人,除了三哥苏辙其他全部偏科,而且偏的整整齐齐,短板都是诗赋。

     但是他一直觉得俩哥哥就算诗赋平平也能超出常人的水准,原因无他,唐宋八大家的名号足够响亮,百米滤镜之下他爹他哥干什麽都是好的。

     他爹考不上那是运气不好,朝廷取士凭什麽不重策论重诗赋,要是反过来不重诗赋重策论他爹不就能考上了吗? 是朝廷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是这个社会的问题!反正他爹没问题! 现在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