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李国强是生产队长,认识他的人还不少。
他刚和拖拉机手准备把第一头猪搬下来,就有人过来打招呼,还主动帮忙,看到那些猪的个头,不由得惊讶道:“李队长,这几头猪养了多久啊?好肥壮啊。
” 李国强淡淡一笑,说道:“不是我家的,我只是帮忙拉过来而已。
” “你也应该知道个大概嘛。
” “好像不到一年吧。
”李国强说道。
馋死他们算了。
“不会吧?都喂了什么呀?长得这么快。
我还以为至少养了两年了。
”那人惊讶道。
“那我就不知道了。
”李国强回了一句,就没再说话,又去下第二头。
他们把所有的猪都下下来了,庄清梵和姜棉才到。
他们一来,就又有人过来打听了。
姜棉看着眼前那些人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就扭头去看李国强。
李国强无奈道:“他们被你们的猪惊到了。
都是来打听养猪方法的。
” 姜棉了然,说道:“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得吃好。
我养的猪,除了吃青草、米糠、麦麸、红薯这些,还有花生麸和玉米粉。
东西给猪吃之前,最好经过发酵。
这样猪吃了但容易消化吸收,而且也不容易生病。
” 有些人一听到花生麸和玉米粉,就打退堂鼓,他们家可没这些东西喂猪。
还有人听到“发酵”这个词,就觉得难度比较大,自己没文化,肯定学不会,也不再问了。
不过还是有几个人在坚持追问细节。
姜棉说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配方,然后说道:“我是第一次养猪,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方法和理论都不一定是正确的。
报纸上有很多养猪的方法跟经验总结,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一些报纸看看。
” 至于是什么报纸在哪一期上刊登?她的确有见到过,但是没有特别留意,也没能记下来。
但她不记得,会有人会记得啊。
多问问几个经常看报纸的人,总会有人有印象的。
在农村,想找报纸不容易,但可以去畜牧站。
直接又方便,只要有勇气去问,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姜棉好不容易脱了身,就轮到他们的猪过秤了。
两头猪都有300多斤的毛重,然后经过食品站的验收员评估生猪的出肉率,五毛多一斤毛重。
最后姜棉拿到手的除了300多块钱,还有20斤的肉票和一丈的布票。
其中有一部分票证是对那多出来的半头猪的奖励。
五奶奶的那一头猪也卖了140块,三斤肉票和三尺布票。
回到生产队,姜棉把卖猪换来的所得全部放在桌子面上。
谢东和看得两眼发光,“两头猪竟然换来这么多钱。
” 楚婴也高兴,不过她还是比较能保持理性,“你看这么一堆,好像钱很多的样子。
摊开之后,一个人也就不到一百块。
两头大肥猪,那么多肉。
再养一养,400斤毛重妥妥的。
我们养的一头差不多顶别人的两头了,换成钱,就这么一点儿。
” 后面越说,语气越酸了。
谢东和白她一眼,“你就知足吧。
还不到一百块。
前几年,你每年能分到多少钱?加起来的总和有没有这半头猪挣得多?更何况,猪圈里还有一头没宰的呢?虽然没有交上去的那两头大,怎么样也得有个300斤的肉吧?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挺知足的。
” 楚婴反击道:“我什么时候不知足了?我就感叹一下,我们辛辛苦苦养出来那么大的猪,说交就交上去了。
就换回来这一点点东西。
我就不能说两句吗?特别是阿棉和庄同志,花了多少心思,才弄出这个饲料来。
” 然后又道:“我觉得我们这次卖猪所得不能平均分配,阿棉和庄同志应该多分一点。
” 谢东和没有怼她,而是附和道:“这话在理。
他刚和拖拉机手准备把第一头猪搬下来,就有人过来打招呼,还主动帮忙,看到那些猪的个头,不由得惊讶道:“李队长,这几头猪养了多久啊?好肥壮啊。
” 李国强淡淡一笑,说道:“不是我家的,我只是帮忙拉过来而已。
” “你也应该知道个大概嘛。
” “好像不到一年吧。
”李国强说道。
馋死他们算了。
“不会吧?都喂了什么呀?长得这么快。
我还以为至少养了两年了。
”那人惊讶道。
“那我就不知道了。
”李国强回了一句,就没再说话,又去下第二头。
他们把所有的猪都下下来了,庄清梵和姜棉才到。
他们一来,就又有人过来打听了。
姜棉看着眼前那些人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就扭头去看李国强。
李国强无奈道:“他们被你们的猪惊到了。
都是来打听养猪方法的。
” 姜棉了然,说道:“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得吃好。
我养的猪,除了吃青草、米糠、麦麸、红薯这些,还有花生麸和玉米粉。
东西给猪吃之前,最好经过发酵。
这样猪吃了但容易消化吸收,而且也不容易生病。
” 有些人一听到花生麸和玉米粉,就打退堂鼓,他们家可没这些东西喂猪。
还有人听到“发酵”这个词,就觉得难度比较大,自己没文化,肯定学不会,也不再问了。
不过还是有几个人在坚持追问细节。
姜棉说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配方,然后说道:“我是第一次养猪,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方法和理论都不一定是正确的。
报纸上有很多养猪的方法跟经验总结,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一些报纸看看。
” 至于是什么报纸在哪一期上刊登?她的确有见到过,但是没有特别留意,也没能记下来。
但她不记得,会有人会记得啊。
多问问几个经常看报纸的人,总会有人有印象的。
在农村,想找报纸不容易,但可以去畜牧站。
直接又方便,只要有勇气去问,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姜棉好不容易脱了身,就轮到他们的猪过秤了。
两头猪都有300多斤的毛重,然后经过食品站的验收员评估生猪的出肉率,五毛多一斤毛重。
最后姜棉拿到手的除了300多块钱,还有20斤的肉票和一丈的布票。
其中有一部分票证是对那多出来的半头猪的奖励。
五奶奶的那一头猪也卖了140块,三斤肉票和三尺布票。
回到生产队,姜棉把卖猪换来的所得全部放在桌子面上。
谢东和看得两眼发光,“两头猪竟然换来这么多钱。
” 楚婴也高兴,不过她还是比较能保持理性,“你看这么一堆,好像钱很多的样子。
摊开之后,一个人也就不到一百块。
两头大肥猪,那么多肉。
再养一养,400斤毛重妥妥的。
我们养的一头差不多顶别人的两头了,换成钱,就这么一点儿。
” 后面越说,语气越酸了。
谢东和白她一眼,“你就知足吧。
还不到一百块。
前几年,你每年能分到多少钱?加起来的总和有没有这半头猪挣得多?更何况,猪圈里还有一头没宰的呢?虽然没有交上去的那两头大,怎么样也得有个300斤的肉吧?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挺知足的。
” 楚婴反击道:“我什么时候不知足了?我就感叹一下,我们辛辛苦苦养出来那么大的猪,说交就交上去了。
就换回来这一点点东西。
我就不能说两句吗?特别是阿棉和庄同志,花了多少心思,才弄出这个饲料来。
” 然后又道:“我觉得我们这次卖猪所得不能平均分配,阿棉和庄同志应该多分一点。
” 谢东和没有怼她,而是附和道:“这话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