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昌级巡洋舰(上)

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昌级巡洋舰(上) 第2页

目录
    过战列舰的,于是建造速度愈发缓慢。

    又过了两三个月,由于齐柏林号航母在演习中的良好表现,兴奋的小胡子当即决定再造几艘航母,虽然本土的建造计划由于戈胖子的反复阻挠和欧战的爆发而最终流产,但中国这边,胡卫东却立即点头同意将这艘舰体才完成了不到一半的战列巡洋舰改装成航空母舰,而这也就是二战期间德国建造(虽然在中国完成,但工程师、技术工人乃至关键设备基本都由德国人提供,称其是德国建造的并不为过。

    )的第二艘、也是最后一艘航空母舰——“彼得.斯特拉塞”号...... 比起帮德国人建造的战列舰和航母,那两艘可能会编入中国海军的重巡洋舰无疑更受胡卫东的重视,他的想法是,就算德国人最终出钱将其买走,咱们有了经验之后也可以自己再造几艘。

    与建造和维护费用都十分惊人的超级战列舰相比,标准排水量不过15000吨左右的重巡洋舰中国还是造得起、养得起的,而且重巡洋舰也不会像战列舰那样在战后被迅速淘汰,要知道后世毛子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的排水量比这两艘还大呢,而且人家还没有厚厚的装甲,所以这个武器平台就算是长期来看,也仍有相当大的价值。

    何况在现实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任何一个男人都肯定更加偏爱尺寸大的武器,因此也无怪乎胡卫东会为这两艘重巡的设计方案而绞尽脑汁了。

     因为上海的2个2万吨级船坞能为两艘重巡提供建造平台而无需新造,因此她们的开工是6艘军舰当中最早的。

    也正因为这样,这两艘重巡还担负着为兴登堡级战列舰进行技术验证的任务,比如三联装的主炮塔、球鼻艏舰首等等都率先在这两艘重巡上面得到了应用,新型装甲钢就更不必说了。

    也正因为这样,这两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较其原型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性能上更是远非德国本土建造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可比,再加上后来德国由于经费紧张以及支付不便等原因,并未买下这两艘重巡,她们后来都编入了
目录
返回顶部